孔子名言论语
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6、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1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名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爱情《论语》:短信传情,不亦悦乎?有爱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关心常相伴,不亦知己乎?子曰:手机一响,胜过玫瑰千朵,爱你没商量!
22、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23、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2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隶楷行草美名远扬,诗经论语堪称国粹,唐诗宋词万古流芳,外邦亦来学中文,我中华儿女怎能不将中国话,行中国书,写中国字,扬中国名。
2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论语》
30、季文子是鲁国的一名贵族。显然孔子并不赞成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
31、(语意)和朋友相处(交往),说话就要算数。
3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34、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小米,他不肯要。孔子说:别拒绝。分些给你的乡亲吧!
35、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论语》
3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37、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3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4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孔子
42、人人都希望富贵,但如果是通过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而得来的富贵,那对于君子来说,就跟浮云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了。
4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意)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
4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子
4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4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4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9、(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1、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2、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5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5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5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5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61、我们看看事例吧。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似乎很想学习伯夷、叔齐宁死不事二主的高风亮节。但是——
6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64、选自《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5、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6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8、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69、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7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论语》
7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72、知:了解、理解;愠:生气、怨恨、恼火、愤怒、埋怨;而:但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3、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7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7、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7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子论语名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不忍则乱大谋。匹夫不可夺志也。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