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遇见徐志摩原文
1、要准确地理解徐志摩的“飞”,必须联系《安斯坦相对主义(物理界大革命)》中,徐志摩的明确解说:“你若然一定要‘亲眼目睹’才相信,那是除非将一只眼睛,仍旧留在眉毛鼻子中间,还有一只飞来飞去同光差不多快……总而言之,在你身上的眼睛,看东西只见三量,就是‘长’‘高’‘宽’,再也没有了,你飞的那只眼睛,可非但看见三量,而且看见第四量——就是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时间’,也变成量了。要是你全身在空间飞动,速度时常改变,有时相近光的速度,那时你就可以看见四量的现象。这里,徐志摩按照他对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解,以“飞”和“飞的那只眼睛”“全身在空间飞动”等形象比喻,表示出相对论中“光速”“四维时空”等科学概念,深入浅出,生动直观而又隐含着严谨的思维逻辑。难怪林徽因说梁启超当年对于“爱因斯坦的哲学”,看过许多“都未曾看懂”,直到看了徐志摩的这一篇“才懂了”。(散文遇见徐志摩原文)。
2、现代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诗人卞之琳《徐志摩诗集》:“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的一首。”
3、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
4、《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
5、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6、人生幸福的事,莫过于认识你,有你暖暖的住在心底。
7、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
8、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9、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10、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好你忘掉”,其实是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11、此生四季冷暖,有人叮咛你加衣;生活劳碌,有人嘱咐你休息,足矣。
12、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
13、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
14、“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钦慕向往之情。诗里云游的特征是空无依傍的自在逍遥:“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为何会给抒情主体以深深的向往,诗中没有明说,但却在后面作了间接的交代,“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涧水……”,至此,抒情主体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抒情主体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那“涧水”无疑是抒情主体客观化的象征,诗中以第三人称“他”称呼,与“你”形成了不同的词语情感效果。同时,第三者“他”的存在是以与云游相对的形象出现,也含有抒情主体那万般忧愁又渴望得到新生与慰藉的心境。“明艳”一词极富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抒情主体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诗人以“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形象比喻。在徐志摩的诗中,“云游”的形象多带有虚幻空灵的美,如《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而徐志摩自己也常以“涧水”自喻,如给胡适的信中提到自己只要“草青人远,冷涧”,其中凄清孤单的韵味与此诗何其相似,里头是否蕴含着更深的内涵背景或生命体验,我们禁不住作如是想。
15、我就是这样手捧一些可以记录成文字的思绪,扑腾着未成熟的理想,在季节里穿越。待我走过,时光如花儿离枝,悄然零落,不染一丝寂寞…
16、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17、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18、打开电脑,带上耳机。那些从百度搜索得来的曲子,略带沙哑或忧郁低沉的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纯真,恬静,而又悠远,还有些淡淡的感伤。
19、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20、ps:···一生再也不敢那么勇敢,为你···
21、或许可以爱很多个人,但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笑的灿烂,哭的伤心。
22、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23、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24、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