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我与地坛段落赏析【文案8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11 13:4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我与地坛段落赏析

1、由《我与地坛》这本书内容提要“十五年前……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切入,思考:地坛为失魂落魄的我准备了什么?

2、赏析: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不幸”。前者是说肢体的残疾,后者是说心灵的苦难。它将两个人两种不同的不幸联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来衬托母亲的更不幸,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不幸的无奈和痛苦。

3、如何把握写景、怀人散文中寄予的生命感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4、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但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我与地坛段落赏析)。

5、在整篇散文中,这沉思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在初的那个阶段中,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这是在地坛里面默坐呆想出来的:他在腿残之后,有一天无意中来到了地坛公园,感悟到自己心里与这荒园产生了神秘契合,“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从此他几乎天天都要来到这里,摇着轮椅走遍了园子里的每一处角落,他在这里度过了各个季节的天气,专心致志地思考着生命的难题。专情、美丽、伤感而又带有一丝禅意。它让人一下想起了里尔克、瓦莱里和荷尔德林等德国诗人们如作者一样面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时的一往情深的浪漫歌吟。对四季的不同感受喻含对生命的不同况味的理解和咀嚼,一个精神垂死万念俱灰如行尸走肉的人是不可能对世界有如此敏感入微洞幽察深的感觉的,地坛成了史铁生的再生地,所以,作者从心底里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难怪作者一见到地坛便觉得“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6、17 . 我们尤其要注意:任何以自己的观念干涉别人爱情的行为,都只是一股逆流。(我与地坛段落赏析)。

7、(提问)试着去探寻一下三篇散文中的景物有什么共性?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8、  赏析:这句话是作者对母亲多年来深切关爱自己的总结,是对母亲坚强生活的综合评赞.母亲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她是世上“活得苦的母亲”,她的命运多么“艰难”啊!可是,她从来不向苦难低头,默默地承受着,默默地关注着“我”的生活、变化和命运,直至猝然去世,这是无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体会得深切,尤其是当“我”撞开了一条人生之路.母亲离世之后,这种体会就更加“鲜明深刻”了,这是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深情赞美,是母亲和母爱伟大的集中体现.

9、就在我的道道车辙里,就在他的串串脚印里,道道的车辙就是我探寻生命意义的轨迹,串串脚印就是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也饱含着母亲对生活朴实的认识,接受艰难的命运,用坚忍的意志好好地活下去。



10、师:很好,不是史铁生守候地坛,而是地坛接纳了史铁生,在史铁生面前坦露出自己,史铁生与之对话,在她的怀抱中思考。 

11、生:母亲不去阻止“我”,不去问“我”,“关怀”有些笼统,不如“体贴”好;但母亲不放心,去寻找“我”,这是一种“牵挂”。 

12、  第一部分:对地坛的环境描写和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13、在对十五年中来地坛的其他人物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博爱.十五年相伴的老夫妻,相互道别的歌者,朴素优雅的女工程师,具天赋的长跑运动员,还有那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作者在描写这些时是无一不是饱包含着浓烈深厚的感情,他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为他们的苦难担忧,他爱地坛、爱生命、也爱和他一样到地坛的人们.在描写他们时作者放下了自己面对现实的绝望、生存的严酷,用一种宽容、博爱的心态写下这些可爱的人们.

14、12 .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15、与第一部分作者表达人生思索时多使用环境描写和议论不同,第二部分在怀念母亲时,多用记叙、抒情、描写(主要为环境和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的记忆片段和心理活动,抒发对母亲强烈深切情思。

16、地坛里的生命或许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生活,该飞飞,该忙忙,想明白了就赶紧走,爬累了就换种行进方式,这让作者意识到:

17、师:第一段如此,那么我们不妨看一看第一部分中三个集中描写地坛的段落,在表现“我”与地坛的关系上是如何展开的,以及景物描写的异同。 

18、师(提示):地坛给“我”慰藉,给“我”启发,那么,“我”对地坛呢?来试试。

19、于是在第六段中,作者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死明了,生不可选择;死不必急于求成,而且,死是一个节日,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20、成段答题并非只是形式上用一段话完成题目,合格的“一段话”由一组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句子组成。要求学生使用成段的文字答题,一方面是考察学生对文本全面而非点到为止的解读,一方面训练学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地表述。

21、对照母亲苦难坚强的一生,作者明白了自己应该像母亲那样,勇敢坚强地面对人生的不幸,让“坎坷”灿烂。

22、同时,我想以这两个段落为例,指导学生写作如何做到言之有物。这两段描写运用了排比手法,它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将原本抽象的精神意义转化为具体的浓缩的场景,指导学生学习用数个浓缩的生活场景构成一组排比,而不是“善良是春天的清风,善良是夏天的细雨,善良是秋天的……”的空洞。

23、同理,此处也是寓情于景。此处景物描写生机盎然,蕴含着作者开始从人生的苦闷绝望中走出来,开始发现生命的美丽,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4、当史铁生设计出来自己来世的好运之后,发现问题来了:一个人能在如此顺利的人生中感受到幸福吗?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颠,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来临时,还会有感慨万千的喜悦吗?还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吗?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感受到幸福,只存在舒适和平庸,这不是好运,也不是幸福。

25、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6、赏析:到了这时候,他才真真正正地理解到了母亲的深沉的爱,母亲那无法弥合的痛苦。母亲伴随着作者对生命的长久思考,默默祈祷着他能找到自己生活的路。

27、A2:四百多年里,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

28、“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9、1 . 荒芜: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30、赏析: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31、生:希望孩子找到一条轻松的路,生活顺利。纸笔撞开的路其实并不简单、轻松。 

32、师:那我们就先来看这两种关系。请你分别用一组词来表示这两种关系。比如:“我”对地坛是××和××,地坛对“我”是××和××。请大家思考,思考后小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思考写下来。 

33、又为什么说欲望的人间姓名可以忽略不计呢,我想是因为从个人角度上升到宇宙后,便会发现,个人的际遇只是众多歌舞中的一场,终有落幕之时,这时也不必去在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了。

34、第4-5段:我进入地坛和对地坛的真实记录。

35、师:(板书“揣想”)这里用的是“揣想”,揣摩母亲的心理,重新体验母亲当时的痛苦和煎熬,自责和愧疚表现得就更深刻了。 

36、我想地坛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在作者的生命中,它充当着朋友的角色。尽管日复一日中,它始终静静矗立,不言不语,但史铁生在这里思考人生,叩问命运,在地坛的苍幽中看见万物旺盛的生命力。

37、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38、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39、在这样的人生中,史铁生告诉我们,苦难没有什么可怕的,残疾也不可怕,只要信仰依旧,只要希望还在,只要看破命运残酷背后的温柔,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可怕的。

40、(明确)第3段写了自己进入地坛的情形,重点写了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蜕和露水。这些大自然的弱小卑微生命,其实都有自己的艰难与挣扎,却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展现出缤纷多彩的生命力量。

41、8 .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42、(提问)起初,作者以一个残疾人独特的视角对地坛的环境作了介绍地坛,请找出相关的描写句。

43、生:他们组写的是“关怀”“守候”与“悔恨”“歉意”,我们组写的是“关怀”“牵挂”与“怀念”“愧疚”。“守候”是一种姿态,“关怀”是一种态度,二者并列不太好,如换成“体贴”就可以与“关怀”并列了。“悔恨”与“歉意”意思差不多,不如“怀念”和“愧疚”好。 

44、地坛表面的荒芜与内在的勃发给作者启迪,母亲艰难的命运与坚强的意志则教会作者如何生活。

45、引导学生全面检索有效信息,不片面,不遗漏,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学生能够将有效信息检索出来,便有了提纯材料,才有可能完成梳理文脉的工作。

46、(明确)①住得离地坛近,而且搬家越离地坛近,空间上的距离之短,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感觉;②更重要的是,后来作者确实与地坛相遇并相守了15年,并在地坛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所以,地坛像是一位朋友、知己,甚至是精神导师,在史铁生生命低谷时,给了他乐观走下去的力量。所以才这样说,其实表达对地坛的感激之情,体现自己对地坛的感情之深。

47、5 . 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48、想通了这个问题,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49、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带着学生通过品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在园子中由“逃避”到完成精神突围的过程,体会园子所给予他的力量。重点赏读第5段“并不衰败”的园子和第7段将我撑起来的那些“谁也不能改变的”东西。带着这样的理解读拓展资料史铁生的诗歌《永在》,感受其精神的力量。

50、(明确)第3段还有老柏树“愈见苍幽”,荒藤野草“茂盛得自在坦荡”(“自在坦荡”是一种多么让人羡慕的生命状态!),太阳“越来越大,也越红”等描写,也就是说废弃、荒芜、冷落之下有自由,有生命的律动。

51、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52、再如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写秋天经霜的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着微苦的味道”,将秋叶的凋零写得那样快乐自在、祥和安逸,表现了作者热爱眷恋生命、顽强乐观的生存意志。有时作者还在自己细节化的景物描写中穿插虚写来传神。

53、这是一段作者与朋友的对话,与“我”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或许“我”正是与那位朋友交谈,才发现人初的目的或许都是出于自己的父母,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

54、本文的语言平静如水,却极富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艺术。

55、例二:看到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第二部分,我引导学生去读第一部分。我说我很喜欢第6段“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让学生去读去猜我为什么会喜欢。学生的赏析又很明显地集中在后半段关于“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笼统地谈作者能够参悟生死。上课前我曾出示《我与地坛》扉页的图片(见上图)

56、作者对古园景色的描绘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如“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又如,作者用拟人、用声响、用敏感的心在捕捉着生命的律动,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激情的东西,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真挚动人。

57、师:说得真好。地坛用雍容正视自己的残破,母亲用坚忍正视自己的苦难,史铁生正是从地坛与母亲的一生中得到了启发,接纳残酷的命运。史铁生接纳命运是认命吗? 

58、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59、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60、课文节选的是《我与地坛》中的第一二两个部分。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61、母亲想帮助儿子,却不知道怎么帮;想体儿子受苦也无奈不能;她只能无言地帮儿子上轮椅车,悄悄地注视儿子的背影及焦急地四处张望儿子.她只能默默地注视,无助的祈祷.此时我们看到一个坚韧又伟大的母亲心甘情愿为儿子默默承受着一切,毫无怨言.而这些,都是儿子多年后才意识到“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字里行间蔓延着淡淡的忧伤和自责.

62、董晨老师对大家返乡后仍能以很大热情参与读书会、坚持读书感到欣慰,并且就本次读书会主题《我与地坛》作出以下指导:

63、选择性必修上第十课《百年孤独(节选)》群文阅读设计

64、母亲对待艰难命运的坚忍以及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给了史铁生宝贵的启发:接纳命运,积极面对生活,找到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活出自己的人生,不管结果如何,得到精神上的幸福。 

65、目送的母亲是静态的,“仍然”“还是”强调了她一动未动,母亲的心疼、担忧、牵挂、无奈,只有在儿子离开后才全然释放出来。而在儿子身边,她只是说“出去活动活动挺好”,寻找是动态的,却又是静默无声的没有呼喊,没有询问,寻找又是艰难的,偌大的地坛草木丛生,她视力不好,外加儿子故意的躲避。

66、生:“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67、当一个人沉浸在自我的痛苦的时候,他往往是看不到别人的,而在获得顿悟之后,才会逐渐的将眼光投射到他身边的人。此时他发现其实母亲所承受的苦难远胜于己,他发现母亲的爱原来一直都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他的周围,供他呼吸,而他却毫无知觉。

68、生:我觉得这一段要跟史铁生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还有上面“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再讲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瓢虫“不耐烦”“累了”,自己生活得也很吃力、困难,像瓢虫、蚂蚁一样在地坛里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应该怎样,像瓢虫、蚂蚁一样祈祷自己以后能活得更好;蝉蜕意味着史铁生想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把痛苦的东西抛去,精神超脱肉体,想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轻盈一些。写的时候有了他的情感,这就是融情于景吧。 

69、   本次讲授课题是高一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写景哲理散文《我与地坛(节选)》。本单元目标要求反观自然,领悟哲理,提高对自然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70、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之情更是感人肺腑。母亲已逝,依旧在老柏树旁,在草地上、颓墙边,思念母亲的儿子,从雾罩的清晨,一直呆呆地坐到鸟儿归巢的傍晚,直至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幻想着母亲还会像从前那样再来这园中找自己,此中景色描写成功地渲染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把儿子思念母亲的痛苦写得如此深沉悲哀。

71、我甚至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72、《我与地坛》在2002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为史铁生。

73、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74、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

75、“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疑问便犹犹豫豫的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76、我们看史铁生,看《我与地坛》,不是从他的不幸上找到安慰,而是看到命运。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曾经有一个智者,有一个勇士,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一直在与命运博弈。人生莫测,在我们的生命中,也会遇到一些苦难,也许是在自己家庭圆满的时候,被病魔给侵扰;也许是每天努力工作,却无法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我们这一生,注定要吃很多苦,还要与悲痛相随。命运以痛吻我,却让我报之以歌。

77、  浑融的结构与深邃的主题文章以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结构,深刻地展示了作者走出残疾阴影的心路历程。

78、生:我还想说一点,就是第七段的那些古柏,那种坦然和镇静,那种阅尽繁华及悲欢后的宁静,这是地坛对史铁生如何活的启发,也是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使他从中获得了一种释然。 

79、史铁生在2002年还写过一篇《想念地坛》的散文,说:“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一进圆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

80、(提问)作者在第1段说:“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怎样-一个难题。”作者给母亲出了什么难题?(阅读第2段)

81、史铁生在一篇文里聊写作,说他很怕自己哪一天没法写出东西来了,他苦恼于自己的写作目的。后来他有一天说不如死了好,但是他的朋友劝他说:你不能死,你还得写,还有很多好作品在等着你去写呢。如果一时困窘就杀死了史铁生,想必我们也看不到他精彩的文字了。

上一篇:好听文言文精辟句子【文案43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