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00句名言
1、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4、缘天地之间,原只有此性,只有此理,只有此良知,只有此一件事耳。
5、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6、好玩的国学:认清自己!克制自己!成全好的自己!(王守仁100句名言)。
7、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
8、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9、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0、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11、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12、《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13、人需要有为自我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15、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6、(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17、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
1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9、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20、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21、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
22、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
23、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25、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26、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
27、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
28、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30、(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31、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32、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33、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34、“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该贯。
35、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3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37、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38、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又称,和陆九渊一起主张研究心学。王守仁知行合一的理论深得人心。他的这一理论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
39、个人在描述他人的个性时,其自身的个性即暴露无遗。李区特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4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41、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42、王阳明心学源于程朱理学,而又大异于程朱,关键是对万物本源的认识截然不同。程朱理学是“向外求”,认为万物之本源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谓之“道学问”。而阳明心学是“向内求”,认为万物皆源于人之本心,谓之“尊德性”。龙场悟道,王阳明叹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认为自己搞错了,追求圣人之道,修炼自己的本心就足够了,何必向外求证事物之理!
43、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
44、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5、☞浙江儒学会吴光会长,方太茅忠群董事长,相聚"力行论坛",助你立大志!
46、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47、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48、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4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习录》
50、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51、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
52、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王守仁名言
53、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54、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55、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5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57、解释:原指枫树莞因年代久远而变得坚硬。转喻某人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
58、(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5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守仁《传习录》
6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1、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62、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63、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6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王守仁
65、自2021年7月开始日更朋友圈,累计写过6000条内容,经常让人看得停不下来。
66、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67、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6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守仁
69、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70、 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王阳明《与辰中诸生》
71、我不会用这种方法去对付别人,但别人用这种法来对待我,攻击我的过失,都是我的老师,我有怎么能够不欣然接受,并且由衷的表式感激呢?
72、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语“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73、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