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有关雨的诗句及赏析【文案69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9 14:2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有关雨的诗句及赏析

1、诗人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2、珠箔:珠帘。这里比喻春雨细密。隔着蒙蒙细雨望着那座红楼我倍感凄冷,雨丝似珠帘一般在灯烛光中飘忽闪烁我独自归返。诗句借细密飘洒的春雨抒发迷茫凄冷的心情。

3、宋·张来: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关于雨的诗句(要有诗词的解释)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4、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5、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洒脱性格。

6、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7、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

8、我不知道死亡的时候,凝望苍穹竟然回那么凄凉,一声一声霰雪鸟的悲鸣,斜斜地掠天而去,我看到你的面容浮现在苍蓝色的天空之上,大雨淋湿了你的发,于是我笑了,因为我看到你,快乐得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9、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10、君往试瞧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船。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2、随风潜进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3、一个“替”字,赋予了风雨浓浓的情感。眼前仿佛出现了疾风骤雨走过的花苑,被“休”的鲜花残红满园。寥寥数字绘出雨后花园的另一番景致。

14、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15、乱点碎红山杏发,平展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16、                          -----韩愈

17、——志南《绝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19、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2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

22、社雨:社日下的雨,社日是古时农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那么多雕饰着图画的屋梁上只剩空空的燕巢,春雨连绵不断使得燕子也不能归巢。

23、——唐·崔颢《雁门胡人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瞧。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4、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25、  长安布衣谁比数①,反锁衡门守环堵②。老夫不出长蓬蒿③,稚子无忧走风雨④。雨声飕飕催早寒⑤,胡雁翅湿高飞难⑥。秋来未曾见白日⑦,泥污后土何时干⑧。  (末章,自叹久雨之困。上四言雨中寥落,下则触景而增愁也。农夫田父,概指长安之人。老夫稚子,自述旅居情事。日者君象,土者臣象,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  ①《前汉·邹阳传》:“布衣穷居之士。”司马迁《答任安书》:“刑余之人,无所比数。”②杜笃《论都赋》:“俱关门之反拒。”庾信诗:“惊妻倒闭门。”即所谓反锁也。《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注:“横木为门。”《记》:“儒有环堵之室。”注:“环,周围也,方丈为堵。”③《诗》:“老夫灌灌。”《庄子·庚桑》篇:“凿垣墙而植蓬蒿。”赵岐《三辅决录注》:张仲蔚隐身不仕,所居蓬蒿没人。④《归去来辞》:“稚子候门。”⑤卢僎诗:“风雨暗飕飕。”颜延之诗:“秋至恒早寒。”⑥鲍照诗:“胡雁已矫翼。”庾信诗:“雁湿断行来。”古诗:“奋翅起高飞。”⑦魏文帝《秋霖赋》:“悲白日之不旸。”⑧《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此感秋雨而赋诗,三章各有讽刺。房琯上言水灾,国忠使御史按之,故曰“恐汝后时难独立”。国忠恶言灾异,而四方匿不以闻,故曰“农夫田父无消息”。帝以国事付宰相,而国忠每事务为蒙蔽,故曰“秋来未尝见白日”。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非泛然作也。-----------仇兆鳌《杜诗详注》-----------

26、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2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诗《春夜喜雨》。

28、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29、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30、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31、“雨疏风骤”十分贴切地描绘出暮春时节风萧萧而雨疏的场景,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32、赏析:“膏雨”指滋润草木、谷物的雨水。“膏脉”犁头过后留下的水沟。全诗不着一“雨”字,而句句写春雨。首联写春雨添了杨柳绿色,在风中拨弄烟雾;颔联写春雨绿了芳草,湿了桃红;颈联写春雨润物滋花;末联春雨灌满犁沟,盼望桑麻丰收。

33、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3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诗《清明》。

35、“飞花”“丝雨“,勾勒出一幅美丽浪漫的画面。粉色的花瓣如蝴蝶状轻舞在飘飞的雨丝中,如梦如幻。在天地之间,“愁”出一种恬然的心境,一种岁月的静好。

3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37、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38、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9、一个“连”字,道出了雨季之长,一个“深”字,写尽了光阴之快。很多时候,春夏交替之时,我们都有同感,在连日的雨天过后,“一晴”已是骄阳似火。春去夏至,字里行间透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无奈。

40、杨。桧径晓步)雨停了之后,树林里自然的产生凉气;风吹过来了小路,清晨的空气更显得清新。古代诗词有关雨的诗句有哪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孟浩然《春晓》

4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2、 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43、赏析: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清明节我回家时仍会身穿着它。颔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44、表达的情感: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45、“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46、赏析:“霡霂”指小雨。“霶霈”指大雨。“熙熙”是欢乐热闹的样子。丝丝春雨,细如牛毛;一旦变成绵绵春雨,万物醒来,生机焕发。这首诗也是哲理诗。春雨的足够浇灌,万物由此生发。万物皆有缘起。

47、解释: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48、    柳宗元的“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49、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50、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51、(注释):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四川剑阁剑门关时作。“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典用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5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53、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  (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以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仇兆鳌《杜诗详注》-----------

5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5、刺周幽王昏暴,小人误国。政令如雨之多而皆苛虐,非所以为政之道,故曰雨无正。骏:长也。饥馑: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疾威:疾,病人;威,罪人。这里指暴虐。既伏其辜:欲舍有罪之人,而匿其罪状。沦胥以铺:使无罪者见牵,率相引而遍得罪。戾:定。正大夫:大正,六卿之长。勚(音义):劳。三事:官名。指太师、太傅、太保。庶:庶几,也许可以。辟言:法度之言。臻(音真):至。戎成不退:指用兵不息。遂:安。一说进;一说顺遂。暬(音泄)御:侍御。左右亲近之臣。憯(音惨):忧貌。瘁:病。讯:谏。听言则答,谮言则退:以言之顺逆而取舍。出(音脆):病。哿(音阁或可):表称许之词。可;嘉。于:往。棘:急。殆:危。引自《轻松学诗经》

56、解释: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57、  第二句“秋色遥看入楚迷”,写得更有味了。此句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这里的“楚”,指友人贬谪地江西。“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诗人对好友今后的命运怎能不担忧呢?

58、伞下还有你的痕迹,勉强撑过这场雨雨的四季优美句子赏析十个1)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59、春天的细雨好像知道时令一样,春天一到,他们便开始落下。随着和风,悄然而至,无声的滋养着万物。

6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出自宋柳永的《雨霖铃》。

61、   韦应物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的枯荷听雨声”

62、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63、表达的情感: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64、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周汝昌)

65、   白居易的“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66、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67、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68、——南北早·何逊(相送)(7)行宫见月悲伤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青草湖中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上一篇:迎难而上下一句是什么【文案5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