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简介
1、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2、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3、方东树《昭昧詹言》: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瀚海”句换气,起下“归客”。
4、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5、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自己归期未卜的惆怅以及对于朋友能否顺利抵达京城的担忧。
6、比起数量,更值得一赞的是他的“脑洞”之大。在岑参的作品里,处处可见奇景奇事和奇思妙想——比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他写道:“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夜吼,石乱走,一看到诗句,画面感马上就来了。
7、《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8、暮色已浓,真的要分手了:“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雪由远及近纷纷下个不停一直下到辕门,风不停地吹,一直拉扯着冻僵了的红旗。说话间已到了轮台东门,我们在这儿分别吧,“嗯,再见”,转眼间,朋友就走进了漫天飞雪的天山路。
9、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11、《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辞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进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一种从军的豪情。(岑参简介)。
12、 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3、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14、参:cānㄘㄢˉ,shēnㄕㄣˉ,cēnㄘㄣˉ,sānㄙㄢˉ。
15、 这句话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16、译文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不见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