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
1、曼斯坦因是德国三大名将之是闪电战的主要发起者之是第三帝国装甲军的主要缔造者,提出了著名的黄色方案,作为德国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参谋长歼灭了波军主力,在苏德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可惜,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虽然曼斯坦因极其出色,但始终没能成为东线的司令(也没有设立),不然其贡献更大!
2、实际上,当时在美军中麦克阿瑟的风头一度甚至都盖过艾森豪威尔,罗斯福也曾考虑过让他担任欧洲战区总司令,但权衡利弊,他选择了艾森豪威尔,因为艾森豪威尔外表看似中庸,肚子里实际上城府极深,具有天生的把控战场形势的能力。何况罗斯福决策使用先欧后亚战略,美军登陆欧洲就是要起到的作用,并非去帮英军打仗。
3、苏军的战线拉到几百公里长,这给后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德军在后撤的时候并没有闲着,他们破坏了沿线的铁路,让苏联的南部的物资运输艰难。西南方面军前锋“突击第5集团军”距离补给点200公里,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全靠汽车运输,导致前方物资吃紧。
4、链接互换、商务合作等请联系QQ:1115790161
5、所以,早在沙俄时期,这里就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部署了重炮。
6、古德里安是德国装甲军之父,也可以说是世界装甲军之父,是二次大战有名的闪击战的创立者和执行者,直到今天古德里安的照片还赫然在德国军队的很多营房里。古德里安确实仅凭世界装甲军之父和闪击战之父,就可以当之无愧地名垂青史。
7、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海军毕竟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还能跟美国海军掰掰手腕,这才是山本五十六上榜的理由,因为陆军在太平洋上基本就是靠玉碎和剖腹跟美国人玩命,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可言。反倒是山本敢于突袭夏威夷,让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猖狂了一年多,算是有点本事。
8、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彼得大帝为了占领这里,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9、1939年末,曼施坦因再次策划出了西线作战方案(后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后被希特勒采纳并实施,曼施坦因计划直接导致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战败投降。美中不足的是,德军并未完全按照曼斯坦因的计划具体执行,而是在希特勒的盲目自信,在戈林元帅信誓旦旦的之中,于敦刻尔克放走了30多万英法联军。这个因为盲目自信而导致的致命错误,终使德国人吞下了战败的苦果。
10、因此,d卫军第2装甲军一马当先,骷髅师的虎式坦克冲开了西南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苏军顿时陷入慌乱之中。
11、尽管经历饱受争议,但曼斯坦因在军事历史上的地位难以撼动,他以自己的实战指挥表明了人类战争艺术能够达到的高水平,并且作为珍贵遗产留给任何一个重视国防建设的国家。曼斯坦因名言:当你认为战争失败之前,战争还不会真正失败。A war is not lost until you consider it lost.一生著作:比起古德里安的多产,曼斯坦因元帅的作品较少,但都以自身亲历为出发点叙述,分析,其细致和条理性有很高价值。
12、功勋卓著的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陆军元帅。7月下旬,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到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这一时期,曼施坦因建立的军功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
13、曼施坦因作为德国陆军前线的主官,其的失误发生在决定第三帝国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中,希特勒要把他撤职,打入冷宫也并非太过冤枉的事。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战场的大崩盘,第1装甲集团军的被合围是导致曼施坦因被撤职的直接原因。当时曼施坦因不顾缺乏渡河工具的实际,考量整条防线的稳定,命令胡比向西突围。胡比从本集团军的安危出发主张向南突围,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希特勒几经动摇之后终支持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结果胡比果然被俄军重兵合围,虽然后来突围成功却丢掉了绝大部分的装备和重武器,第1装甲集团军作为一个装甲兵团已经名存实亡了。
14、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也不是个单纯的将军,有着宽阔的战略视野和政治视野,说句夸张的要不是他,就没有强大的美国陆军。
15、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倒是属于大器晚成的将军,几年时间从一名陆军中校窜升为五星上将,一方面是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鼎力提携,另一方面也确有过人之处。
16、指挥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柏林战役。
17、从这个层面讲,有人把朱可夫作为二战优秀的指挥员排在第一位也无可厚非,这个是有战绩作支撑的,毕竟苏军从莫斯科战役以后,基本上每场大战役都有朱可夫亲自策划和指挥,在东线作战中苏军牵制了70%以上的德军主力,其中大部分的功劳算在朱可夫头上并不为过。第曼施坦因有天才的指挥才能,却缺乏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对比朱可夫和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时,坊间议论较多的是朱可夫人多赢了曼施坦因,实际上,有些人是用有色眼睛看问题,就拿他二人指挥作战的格局和站立点上就不一样,朱可夫的地位和作用是苏军中除斯大林以外,就他说了算,曼施坦因能做到吗?
18、这就是第二次,具说服力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3年2月2日—3月3日,朱可夫以高副统帅的身份指挥四个方面军超过50万大军,攻击曼施坦因残缺的南方集团军群20多万人马,在至少2比1的优势兵力和战场局面下,被德军打得大败。德军以有限兵力转入反攻后,大约粉碎了苏军52个师,俘虏75000余人,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恐怕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不忍回顾的战役。
19、弃用曼施坦因的理由,用希特勒的话来解释是因为东线大规模的装甲进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德军将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曼施坦因是一个不善于防御的将军。从此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解职,再也未获启用。
20、在人类历史上,军事家可以说不计其数,但能得到战略家这个称号的人,却一直是少得可怜,纵观波澜壮阔、规模宏大的整个二战史,也仅仅只有三位。而曼斯坦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确实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仅凭这一点,在德军三大名将中排名第相信您就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21、执行这次战役即使是在1943年春也是不现实的,东线德军的18个装甲师只剩下495辆坦克,部队没有轮换与休整已经连续作战10个月以上,十分地疲惫。
22、实际上,从战后总结的角度出发,人们对曼施坦因的看法也是褒贬不有的说他是二战的指挥人才,也有人把他戏称为“甩锅帝”,原因是他在回忆录中把德军失败的责任都算到别人头上。那么,曼施坦因本来已经在总参谋部坐到了相当于副总参谋长的位置,为什么又被贬到前线当师长军长了呢?首先,曼施坦因有些恃才傲物,他自己也承认人际关系没帮上忙。从曼施坦因的简历看,他和古德里安隆美尔等都经历过一战,而且都在总参谋部供过职,后来唯有古德里安坐上了总参谋长的位子,在使用和重用方面,古德里安隆美尔似乎都比曼施坦因近水楼台,优先获得了德军的重视。
23、朱可夫是苏联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他是苏联受欢迎的元帅。朱可夫统帅部队打了世界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使得苏军从防守转为进攻,从而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同盟国开始走向上风。
24、就如今新的历史研究表明,曼斯坦因对所辖防区内发生的战争罪行有所了解,但他没有加以制止和干涉。这也许是苏德战争的残酷性和意识形态特性所导致。归根到底,污点难以洗清。所谓d卫军是屠夫,而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在酷烈的生死战斗里终究站不住脚。
25、1913年10月,25岁的曼施坦因由于表现出色,由近卫军步兵第3团推荐,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这是当时德国的高军事学府,近代德国军事教育的奠基人沙恩霍斯特、西方兵学之父、《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等人,都曾在这里任教。曼施坦因在这里接受了新式步兵战术的训练以及更高层次的战略思维。但他在这里的学业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就被打断了——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在萨拉热窝的两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瞬间引发了欧洲诸列强长达四年的“大乱斗”,与奥匈帝国签有“攻守同盟”的德国也在其中。卷入战争的德国需要大量的兵力和军官,曼施坦因这样的“天之骄子”也得披挂上阵。他被编入第二近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就被晋升为上尉。
26、就这样,到了后来,美国宣布对日本全面禁运,如何解决和美国的争端就成了日本政府和天皇急迫的事情,夹击苏联的计划已经根本无法实行,只能搁置一边了。
27、苏军的大意和莽撞都被曼施坦因察觉到了,虽然苏军兵力是德军的5倍,但是曼施坦因手握的是两个装甲集团军和两个航空军,这些部队的战斗力是他坚固的靠山。
28、但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苏德战争打响后,他的第56装甲军在波罗的海三国遭遇原始森林和沼泽,在里面转了半个月的圈影响了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速度;1942年11月20日德军命令他组建顿河集团军群救援保卢斯第6集团军,冬季风暴行动的失利,可以说是他指挥生涯的大败笔,尽管他撤出战场是为了营救A、B两个战斗群的通道安全,但作为一个战场指挥员来说,在完成任务方面他是没有尽到责任的,而在战后总结方面,他又把责任推到统帅部和保卢斯身上,这一点在坚决执行命令方面,曼施坦因与朱可夫相比是有差距的。
29、由于长期在东线和苏联作战,苏方法官对曼斯坦因提出的问题十分直接,这就是关于希特勒发布的“政委命令”,即所有被捕的苏军政委不经审判就加以杀害。曼斯坦因承认,自己收到过上级命令,但自己没有让部下执行。检方继续追问,发现曼斯坦因掌握的书面资料有文件和这一说法相反,那就是1941年整个夏天,他都在收到部下定期发来的数百份政委处决报告。
30、尽管战功赫赫,但是曼施坦因却一直不受希特勒喜欢,同样容克贵族出身的曼施坦因也有着自己骨子里的傲气,他也一直瞧不上这个奥地利出身的下士。在他撰写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他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希特勒的瞎指挥,盟友不给力还有队友的不配合。德国历史学家伯格曼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它的标题就已经说明了内容。”
31、1943年2月2日,保卢斯元帅带着10万残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国南部集团军群开始进入守势,苏军一边消灭南方的德军残余势力,一边组织反攻力量进攻德军。
32、以下几个战例就足以说明问题:第一次是救援保卢斯集团军的“冬季风暴”行动,曼施坦因居然指挥10几个师的德军,向朱可夫的83个师旅级作战单位发起反突击,一度接近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仅有48公里的地方,尽管功败垂成,也把苏军从上到下弄得紧张。然后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后,朱可夫挥军追杀,试图一战摧毁德军南部防线。
33、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1891-1944),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他不仅成为战时军民的偶像,同时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34、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35、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应该为保卢斯覆灭负责吗?第四责任人
36、1950年2月,曼斯坦因的刑期减少到12年。对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依然算不得短。媒体和作家们这时写出了不少正面宣扬曼斯坦因功绩的作品,把他描述成为一位面对俄国可怖大军的光荣战斗者。人们在冷战铁幕下很容易倾向类似观点。整个西方社会舆论已经有利,只是需要找一个台阶下。
37、隆不在:这个当然是指的隆美尔,隆美尔的战绩我们就不用赘述了,想必大家也都十分清楚。但是为什么他会被称为隆不在呢?其实这主要是,每到大战时,隆美尔总是莫名其妙不在现场。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隆不在。
38、人们对曼施坦因元帅的积极评价据说大都是基于访问前德国的一些跟曼施坦因元帅共过事的将军或元帅,比较著名的有古德里安、梅林津等人。但是德国高统帅部的那些将军元帅们(包括希特勒本人)对曼施坦因都不太看好的事实却很少被人重视。毕竟接触到曼施坦因元帅战略层面上思想的是高统帅部的人员,而不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或者对他接触不多的古德里安等人。可惜那些对曼施坦因持否定态度的人,譬如希特勒、凯特尔、胡比等人,或死于战争,或在战后作为战犯被处决,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只能从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中的片段,从侧面来管中窥豹。
39、军事上的失利固然是曼施坦因被解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曼施坦因反对希特勒继续接掌东线指挥权,他曾联合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一起去大本营同希特勒谈论这一问题,提出由一位军事将领来代替希特勒负责东线的指挥事宜,希特勒只负责重大战略上的决定。这个问题如果由别人提出或许并没什么,但是由曼施坦因提出就不同了,因为当时曼施坦因是公认的东线陆军总司令合适的人选,如此希特勒自然而然就会认为曼施坦因是在为他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只是一个夺权的行为。对于一个独裁者来说,这种行为是他难以容忍的,这也注定了曼施坦因不会长久担任军事主官了。
40、庭审过程中,曼斯坦因除了口头供词,还提供了很多详细书面资料,尽管无法洗清自己的罪行,这种努力仍旧让让整个德军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免于被划为“犯罪集团”的指控。
41、不能支援非洲军,是因为海军运输能力不够,冲不破英军的海陆封锁。德国海军没法像英国海军那样从直布罗陀,摩洛哥绕道。只能从意大利走,只能靠意大利的海军。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不给元首帮倒忙就不错了。
42、战局的迅速转变,让远在“狼穴”的元首如坐针毡,1943年2月17日,他居然坐上飞机直接空降东线战场,来到离苏军仅60公里的指挥部“扎波罗热”。此行专门来见曼施坦因元帅,这一冒险的行为在东线引起议论,士兵们怀疑东线是不是会停战。
43、话虽如此,苏联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付出巨大的代价。
44、受过曼斯坦因帮助的同事们和老领导布施纷纷行动起来,公开招募证人来为他辩护。很快他们就筹集了2000英镑,并且得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捐助。证人们表示,曼斯坦因仅有下令枪决政委的行为是在克里米亚后方区域,是因为游击队活跃原因。曼斯坦因自己表示,自己也发现纳粹的种族政策令人反感,并没有命令部下枪杀犹太人。对那些特别行动队,他声明其不受自己控制,说:“据我所知,特别行动队的任务是筹备行政管理,其中包括对东部占领区域的政治监督。他们按照特殊的命令工作,是希姆莱在管理。”
45、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森林战役。
46、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后,曼施坦因从参谋调任隶属北方集团军群的第56装甲军军长,四天时间长驱直入200公里,打的苏军措手不及,他认为坦克军就应该不停往前冲,敌人就没有时间重新组织防线,谈到闪电战,人们常常想到古德里安,殊不知,曼施坦因更是闪电战专家,外号闪电伯爵;
47、曼施坦因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老爸是炮兵上将,并且后来的继父也是中将,他作为一个传统的普鲁士军人就是这种性格。不仅有军人的耿直,更有贵族的傲慢。
48、如果说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曼施坦因的封帅之战的话,那么次年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就是曼施坦因的封神之战。曼施坦因收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溃败下来的10万残军绝地反击,一举击败了士气正盛的50万苏军,遏制住了苏军的进攻势头。这一战不但让溃败的德军稳住了阵脚,避免了德军的全线崩溃,还重新夺取了重镇哈尔科夫,为历史上大规模的坦克大战库尔斯克战役埋下了伏笔。
49、然而斯大林武断地拒绝了这个正确意见,并且把据理力争的朱可夫贬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而西南方面军后几遭全军覆灭65万人被俘的惨败,其实证明了朱可夫战略眼光的清醒。
50、苏军打得顽强,作为一个整装装甲军,第3装甲军在战后清点时,一个旅只有5辆坦克,不少部队被围歼,一个连仅剩几个人。
51、尽管他确实为希特勒的侵略战争出了力,客观上伤害了众多国家,但这也只是他尽一个军人的本份所造成的,大头还是记在纳粹d和希特勒的头上,况且他自己也为这场不义之战付出了足够多的代价,他的长子吉罗就是阵亡在列宁格勒前线,而他病逝于1966年的妻子也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和兄弟。
52、在被拘押期间,盟军给了曼施坦因一个任务——编撰德军发展史,期间曼施坦因听闻国防军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被定性为六大犯罪组织之立即向盟军提出了抗议。后来越来越多的德军将领加入抗议行列,迫使盟军两年后撤销了这一定性。在纽伦堡审判期间曼施坦因并未被起诉,而是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但后来迫于苏联的压力,英国不得不在1949年8月判处了他18年监禁,不过在1952年就由于“健康原因”而被释放了。
53、莫德尔属于一位大器晚成的将领,他成名于二战中后期,成名时间比较晚,成为了莫德尔无法进入纳粹三大名将行列的重要因素。在莫德尔成名的时候,德国已经开始节节败退,因此莫德尔取得的战绩不如纳粹三大名将更加辉煌。不过莫德尔能够在德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取得不错的战绩,也是莫德尔军事才能的重要体现。
54、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55、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第88名)"。
56、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和原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之第57装甲军均被调往莫斯科方向,不久,第18航空军也转给第2航空队。
57、先不说从政治角度,日本有没有进攻苏联的意愿,也不去说诺门坎一战,日本对苏联作试探性的进攻被苏联无情地粉碎。让日本人不光从装备看到了差距,还从心理上已经开始对苏联人产生了一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