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论语全解【文案27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5 18:2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论语全解

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2、朱熹《论语精义》卷二上引尹川语:文籍法度。

3、《儒藏》精华编(105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打个比方吧。23章: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把“司马牛之叹”联系起来,把卫灵公的男宠宋公子朝联系起来,就牵出许多东西。

5、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才也。文之所施不故古之为谥者多谓之文。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第一)

7、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8、   《论语》共二十篇,学放在第一篇,可见孔子对学的重视。其实孔子所谓学,与当下之学相去甚远。礼、乐、射、御、书、数,这老头都能教。我小的时候,正赶上“批林批孔”,满大街画着孔子(当时称“孔老二”)的形象,全是他老人家形如丧家之犬、处处遭围攻的形象。那时读的文章,全是对《论语》的批判。可以想见,为了政治,历史是可以用来评判的。此话按下不表,先说一说《论语》。

9、桓魋看不惯孔子,就像孔子看不惯桓魋一样,一个处处讲礼,一个无礼已甚,两人虽未见面,但已势成水火。桓魋见孔子来到宋国,已经咬牙切齿,又见孔子带着弟子们在大树底下演习周礼,更加怒不可遏了。他带领人马冲到树下,怒气冲冲,扬言要杀了孔子。命人把孔子们乘坐的那棵大树连根拔起。一个大司马,真要敢杀孔子的话,需要亲自去吗?真要敢杀人的话,何必拔树呢?一棵底下能坐几十人的树,可不是一根小苗苗呀。这些行为暴露了桓魋的内心,完全被孔子看穿。所以,孔子说,这个品德恶劣的小人,他哪有胆来坏大德呢?他不过怕我来宋国坏他的好事罢了,他真敢拿我怎么样吗?色厉内荏,这是一切小人的嘴脸。孔子因为品德与智慧,所以,在这样的事变面前,他是淡定的。



10、   学而时忘之,不亦爽之;来友慎待之,不亦理性也;君不知而指出,不亦君子乎?

11、吴林伯《论语发微》:文,六艺;文学,六艺之学,后世所谓经学。

12、元代朱公迁在《四书通旨》卷四中将“四书”中的“文”分成了数种,并依次举例说明:

13、本人按:此处之“文章”同于12中的“文”,亦指典章制度。

14、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15、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学什么?论语里说的很清楚。

16、在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记住了这两点,错误就不会再犯。

17、这本书将详细为你解读《论语》所反映出的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修养、人生观念,和那个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的风俗习惯与心理结构,并通过记录、阅读将这一优秀的精神财富、宝贵的思想资源代代传递。

18、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本人按:此处是文与学合成“文学”一词的早出现,但其实,该“文学”还不能真正称为一个完整的词,而只是“文”与“学”的组合,意即文之学也。其含义包括一切典籍文章之学,在当时主要就是指六艺之学。然此处之“文学”与孔门四教文、行、忠、信之“文”并不可划等号,文学与德行、政事、言语四者,均出自“文”的教育结果。换言之,孔门弟子学的均是“文”,然而各有擅长。子游、子夏擅长之“文学”实指学术研究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当然还是六艺。然而与前面所讲的“文”、“文章”是不同的。质言之,前面的文、文章是指六艺本身,此处之文学是指对六艺研究与学问,可称之为“六艺学”,亦即吴林伯先生所释之经学。

21、三十而立之后,孔子自然想去推行自己所奉行的那一套,他的理想就是“学而优则仕”嘛。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周公当年所确立的周礼,其实已经渐渐玩不转了。我们知道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然后被周边的蛮族暴捶,周王被迫迁都,西周就变成了东周。

2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第五)

23、经过学习之乐以后,随之进入第二层的“乐",有了共同学习之后成为同学的“朋",虽然已经天各一方却能从远方而来,相聚坐拥一杯清茶,何等人生快事!

24、总体来说齐论比鲁论多出来了《问王》和《知道》两个篇章,但前二十篇章差别不大,古论则有大约四百多字差异,这也是大家疑心古论为伪作的缘故之一。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本人按:此处,“文”应与“质”对,文与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故此处文即释为外在的文饰或形式等。

上一篇: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句【文案75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