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意义及价值
1、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伟大的语言大师”。
2、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3、马孔多从一个部落,到村庄,到城镇,后被飓风轻易地抹去。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发展、极盛、衰亡的过程,不管是个人、家族、朝代都是如此,甚至宇宙也在不断膨胀中走向虚无。
4、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你快速了解《百年孤独》的手册,相信看完它之后,当你再翻开《百年孤独》,它将不再仅仅是你脑海里的高岭之花。
5、“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6、曾经还试图解释,后却只剩沉默。人间孤独的缩影,在互联网上一览无余,一个圈子的爱好被圈外之人嘲讽,一条新闻的主角被事外之人诋毁,一场纠纷的当事人被局外之人指手画脚甚至网络暴力,这样大杂烩的广场式社交带来的是更好的沟通还是更深的孤独?就如行走于世间的我们,与众人擦肩而过却如一人行走于独木之桥。想起那个年代看到“理解万岁”的自己,可以不理解“理解”这个词,是多么的幸福。
7、其次是叙述的调子。马尔克斯说,我还需要一种富有说服力的语调。由于这种语调本身的魅力,不那么真实的事物会变得真实。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所谓真实,其实更是被渲染、塑造出来的,或者说,是被叙事者叙述出来的。
8、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百年孤独的意义及价值)。
9、记得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如果我没有读过《百年孤独》的话,或许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从中可以侧射出这部伟大作品的巨大能量!
10、一场绚丽的孤独盛宴,从孤独中开始,在孤独中结束,仿佛道尽了人世间所有的孤独。
11、在阅读本书之前,建议大家找个家族图谱配合着来看。
12、收养的孤儿在抑郁中爆发又在爆发后抑郁,在孤独中黯然枯萎。
13、《百年孤独》,它不仅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也是人类孤独长河的启示,种种孤独皆是人类的自寻烦恼,荒诞离奇的不仅是故事,还有人性。如果我们反过来看这些故事,似乎可以寻得一些孤独的解药。如果上校没有执拗于真理与爱情,如果丽贝卡勇敢的面对自己,如果阿玛兰坦不再满腹牢骚与嫉妒,如果何塞阿尔卡蒂奥走出那间房门,如果费尔南达摘掉贵族的帽子,如果奥雷里亚诺第二不再纵情声色,如果阿玛兰坦乌尔苏拉不再迷失于情欲……
14、有时,孤独是被人遗忘。有人说,一个普通人在这个世上的痕迹多只能留150年,一世百年,三代而终,就像《寻梦环游记》里的故事,一旦后一个人忘记你,这个世界、那个世界,都和我们无关了。其实,也许我们并不怕被人遗忘,毕竟等生命结束,别人遗忘不遗忘已经不重要了。但这种遗忘往往意味着,我们存在于世的所有印记都没有了,换句话说,生命之火燃烧之时所有你珍惜的、你拥有的、你希望的、你感动的到后都归于湮灭,你会想到死亡、会想到死亡以后的事情,然后质疑生命的意义,陷入无休无止的虚无主义的怪圈。就像《百年孤独》的羊皮卷在飓风中消逝痕迹,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在孤独中挣扎百年,又在孤独中消失的无影无踪,无论用多么强大的信念和力量,也无法抗拒孤独的终归宿。
15、充满怨愤和嫉妒的老处女,在深闺之中缝制殓衣直至孤独终老。
16、或者宅在家时,“仔细地将磨碎的咖啡倒在咖啡过滤器中,然后几乎是一滴一滴地加水,随后再放在双层的蒸锅里,后精确地在银制小咖啡壶中倒入刚好两杯的量。”
17、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家。《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18、马尔克斯说,一个人很难选取本质的东西对其十分熟悉的环境做出艺术的概括,因为他知道的东西那样的多,以至无从下手。要说的话是那样的多,后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就是所谓的“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材料极多,极其熟悉的事物反而更难写。(所以作家容易写的是游记。)
19、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20、布恩迪亚家族便由此开始繁衍生息,在一个叫马孔多的地方。
21、他想让你领会书中精彩绝伦的关于性爱的描写,如:那只未缠黑纱的手宛如失明的软体动物,在他饥渴的水藻间潜游。
22、 在珍视记忆的同时,小说中那些陷入孤独的人物却也感受到了记忆的沉重压力,随着这种压力愈加沉重,一旦不堪重负,人们会选择在健忘中逃避。丈夫离奇死亡之后,丽贝卡的沉重记忆导致她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不与人接触,生活在回忆当中。她认为自己找到了曾经苦苦寻觅的安宁,“在这里,记忆因思绪无情的力量化为实体,如同活人一般在幽闭的房间里游荡”由于沉湎于过去美好幸福的回忆,她放弃融入这个不断变幻的时代。在奥雷里亚诺上校身上,我则发现了与丽贝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他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奥雷里亚诺上校生活在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之中,他不断把他执迷收藏的小金鱼卖掉、获得金币、溶化金币、重新制作小金鱼。布恩迪亚家族染上了双重疾病:怀旧和健忘。前者把人们禁锢在过去,后者把人们禁锢在现在。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根源于同一事物——布恩迪亚家族无法避免的孤独宿命。由此可见,倍受煎熬的布恩迪亚家族注定要在时间的循环中往复,在命中注定的孤独中沉沦,根本无法走向未来,直至生命耗费殆尽。
23、乌尔苏拉和布恩迪亚是表兄妹,结婚后,乌尔苏拉担心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就穿贞操裤不和布恩迪亚同房。
24、在《百年孤独》中,虽然布恩迪亚家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迷失,在记忆和健忘里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妥协,并终在孤独中走向无法避免的灭亡,但在生命好的年华里,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会为了家族的壮大而奋斗,为了心中的真理而探索,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抗争,那时的他们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脊梁”。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中说,马尔克斯的作品“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冨足与贫困”。是的,在物质上,他们也许是贫困的,但他们,至少在风华正茂的年岁里,精神世界无比丰盈。
25、无论评论者在阐释“寻根派”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之间关系时存在怎样的“误读”,都无法从事实上取消这一“会通”关系,只不过在使用“开放性的眼光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进行反省”和使用“未曾有关的观念与方法进行创作尝试”的时候,我们作家的“根”在东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这使得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资源在历史化的进程中,必然逐步呈现出“零散”“分散”的辨识状态。
26、回到家里,妻子孩子在等我,准备打自创的三人扑克。
27、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马孔多的历史命运,统治马孔多的仍然是魔幻的现实,和具有神话和原型色彩的原始生活形态。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终与整个拉美大陆的孤独感联系在一起,揭示的是一个孤独、落后的大陆。
28、纷纷和普鲁斯特撞签的大学生们,很有必要认真考虑读读他的240万字辉煌巨著《追忆逝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