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 孔子本人就是敏而好学的榜样。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诲人不倦地传道授业。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对于他而言,是一种精神愉悦的活动,他很享受从学习中带来的快乐。孔子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发挥到了,他不但在学问方面是万世之师,而且在学习精神方面也堪称万世楷模,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3、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4、尽管当时的亚珍,甚至还没有那位业主对目标小区的知识了解得多,但她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亲和力,还是挽留住了客户,终在她这里成交。
5、子贡有鉴于此,故不理解为什么孔圄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6、如果让一个人去向别人求教,似乎就在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而如果让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更会觉得拉掉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小编第一次与毛亚珍相见,是源于月会前的一次访谈拍摄。那是在公司九月月会之前。毛亚珍作为八月的签约金冠军,要站在月会的舞台上向大家分享她的成功经验。而那时小编的任务,就是先行采访优秀的冠亚季军,将他们真实的一面呈现在月会的大屏幕上。
8、不耻下问可以让一个人真正的软实力加强,不需要为了自我的面子而刻意伪装。一个人在刻意伪装的时候,内心是很纠结的;那“心在腼腆脸在笑”的撕裂感可以让一个人减少一定的生存质量。
9、一个强人的形象逐渐浮现在了小编的眼前,而这,正是符合一位优秀的经纪人所具备的素质。
10、自从这次以后,亚珍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知识弄清、吃透。再也不要像这次一样的狼狈与不安,要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经纪人。
11、成语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12、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13、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卫国国君为什么给卫国大夫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14、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6、从另外一面说来,你不懂的问题如果就放在那边不问,到时候做错了,是不是又失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大礼?
17、随着这次采访的深入,亚珍告诉了小编许多她过往的经历:“曾经的我,有着十年的销售经验,在”轻工“、“康复路”这些地方卖过服装,摆过地摊,也在的CBD里当过导购,经营过家私与建材。过着每天”朝九晚五“,轻松慵懒的安稳日子。”
18、到目前为止,毛亚珍还是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学习习惯
19、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20、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1、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22、如果你学习一部经典时,自觉自己的样子会给人腐朽的学究感,那说明你对这部经典还没有真正兴趣;真正有兴趣的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学习时的样子,因为那时的他只会沉浸在所学知识中。
2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24、孔文子,本名圉,是卫国的大夫。作为一个臣子,他曾做过一些与礼不合的事情,但他死后,卫国国君仍然赐予他“文”的谥号,后人遂称他为孔文子。谥号,是对一个人的“终评”,是盖棺论定。文,在谥号里是一个很雅致的字眼,也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一层引伸含义——为了得到学问,可以不顾一切。
26、《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27、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28、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9、《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0、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31、人人勤学好问,社会自然和谐。从自己做起,自然互相感应,共同进步。
32、你若不信,你可以试着找找毛主席、周总理学习时的照片;也可以找找胡适、张爱玲的学习照片;实在不行,你也可以看看孩子的语文老师在学习时的样子。
33、有的人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肩上扛着家的责任。
3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5、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离不开思考的,但是单纯的思考却不去学习也只能是胡思乱想。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去积极思考,找到所学知识的真谛。然后联系实际生活,再去实践和运用。但是不能每天只知道空想,不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样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37、孔子说:孔圄这个人,为了学习(良知)的进步,可以向任何人低头请教。
3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9、是人死后的评语。也就是对人功过是非的评价。
40、坦白说,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能做到就是优秀。
41、 前几天,我被安排做大清楼层的计划卫生,和我搭档的是一位在楼层工作比较久的基层员工。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相对他来说我就是个新人。但是部门主管一上楼层就从头到尾细致的培训了一遍。刚开始的两间房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做,效率十分低下。后来搭档的同事就给我讲起了他之前做计划卫生的经验。在他的提点下,我调整了一下两人的分配量。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我们有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从这次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不耻下问,就要虚心求问。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你尚未了解的事情,任何人身上都有可学之处,哪怕他是你的下属。
42、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44、 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遇到问题拉不下面子向有经验的下级请教,那么你的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我并不觉得向下属请教问题是示弱的表现。相反,因为你的询问,他会意识到你重视他,而且他也在你的询问中重复回忆此项工作,从而加强员工本身的记忆,大大减少犯错的几率。
45、成语解释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46、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7、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来自曾国藩)
48、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49、(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50、就让小编用镜头为您呈现:一位坚持走在学习之路上的伟大母亲。
51、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52、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3、后通过自己努力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630分,这个分数比很多清华在校学生考得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