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秋四句古诗
1、颈联用典,“佳时令我思韩愈”,意思是说佳节难得,快尽情畅饮吧。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有中秋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2、 (解析)此词也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词人怀念的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词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幽怨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让人称道的一联,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6、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7、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8、苏轼名气大的一首饮酒词,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都会背
9、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10、译文: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11、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1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4、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15、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
16、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17、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18、(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19、此诗颇有王阳明心学智慧特点,让人想起他另外一段著名的哲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0、到了宋朝时期,中秋节开始盛行,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节日。
21、说起中秋,不约而同回想起一轮满月。月是一种寄托,寄托着希望、思念与团圆。
22、风清月朗(fēngqīngyuèlǎng):风凉爽,月明亮。
23、 此词借中秋夜登楼赏月引起对远人的怀念,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24、《中秋》唐-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25、 (解析)诗人手把酒壶,乘着皎洁月色,游览名胜之地,心中欣喜异常。“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人间逝水流光,一个又一个当下变成了往事,换来满鬓寒霜,还有没有老朋友能够理解我、怜惜我,像这如水的月光,肯照亮我苍苍的白发和满满的心事?
26、月光如水(yuèguāngrúshuǐ):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2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8、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戴复古《中秋李漕冰壶燕集·把酒冰壶接胜游》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0、释义: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31、结尾“山空夜鹤孤”,乃是世人很少能够获得之境,“高处不胜寒”之意,而肯登临高处者又有几人?余味悠悠,令人感慨。
32、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强,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有限,我们应该把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33、其实现代人很理解范仲淹的感慨。每到中秋节,大家都要送礼,送各种包装华丽、华而不实的月饼。很多人还要大吃大喝,各种消费,说是中秋赏月,何曾有几个人真心爱月亮呢?说是团圆佳节,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陪老父亲老母亲呢?
34、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
3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6、 中秋月是温柔的,它用溶溶月华抚慰人们躁动的心灵;中秋月是美丽的,它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和美好的憧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月下,愿人们阖家团圆,幸福美满。愿中秋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37、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虽无法确定是否中秋时作,但却颇为适合中秋夜读:
38、释义: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39、解释:月到中秋分外明,有人欢喜有人愁。普天之下,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游子;离乡之人,遥思家乡的亲人。明明是诗人自己在怀人,却偏偏问“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委婉曲折,显得含蓄蕴藉。
40、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1、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并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若可触及。结句出人意料,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怨,转换成欢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句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
42、“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43、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44、《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5、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
46、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47、(拼音):huāhǎoyuèyuácopyn
48、这首诗情景交融,先写月夜美景后抒思念之情,深情唯美。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作者在庭中赏月的情景。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了庭院,一片银白如雪。此时,周围一片寂静,白天还叽叽喳喳的鸦鹊也都安静了下来。
49、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
50、经年等待中秋月,一夕阳云扫不开。——潘良贵《和季成弟中秋不见月》
51、颈联具体写人们在中秋节的思乡想家之情。人在边城,向来是比较孤独的,因而对于中秋节的月分外喜爱,站在高楼望着天边月亮,久久不愿离开。
5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3、风清月皎(fēngqīngyuèjiǎo):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