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迟子建散文
1、迟子建的散文有时候写得像小说,小说有时又写得像散文。在这一点上,她很像沈从文、汪曾祺和孙犁。他们都各自带着故乡的美学烙印,在当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如果说汪曾祺像画家、沈从文像诗人、孙犁像哲学家,迟子建则更像一位歌者,或极地行吟者,用深情的宽广的歌喉,一次次地进行沉郁而绵长的抒情,此种气质和姿态,贯穿她的所有创作——包括小说——也成了她独步当代文坛一个重要而醒目的标志。当然,还可以用其他词语来为她的创作贴签,比如朴素的、苍凉的、沧桑的、浪漫的、温暖的,宽容的,敬畏的……
2、(作家简介):迟子建,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3、年轻人回首往事是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人世沧桑,这种回首带有某种浪漫和虚荣的成分。真正尝遍人世间的的酸甜苦辣后,大约是不屑回头遥望的。
4、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
5、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6、我要谢谢端午采到的带着露水的艾蒿,赏过的中秋圆月和除夕焰火,园田和地窖的蔬菜,豆腐坊的豆腐,以及家乡河流的鱼。它们给予我精神和身体双重的营养。谢谢帮我们犁地的牛,给我们下蛋的鸡,来我们窗前歌唱的燕子,当然还要感谢马车——它曾载着童年的我进城买年画,也载着成人的我去山外求学,后它还载着红棺材,把爷爷和爸爸送到松林安息处。
7、八十年代的散文特色首先表现为在散文创作中找回了失落的文体精神,真实与真诚是散文文体的基本精神与品格;还显现于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上,作品的视域得到了拓展。散文作者既关注重要的人物事件,又更多的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者作者个人的故事;既关照外在的生活,又“向内转”,大量地表现主体丰富反而心灵世界。
8、[载《黑龙江日报》2019年5月29日7版《天鹅》]
9、蜜蜂“那细密的黑白间杂的绒毛就像贵妇人穿着的天鹅绒晚礼服,高贵而典雅”。
10、可这样的日子却像动人的风笛声飘散在山谷一样,当我追忆它时,听到的只是弥漫着的苍凉的风声。
11、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便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渺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幻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的、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12、是谁扼杀了哀愁: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13、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4、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15、①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的地理位置上。那儿有一个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照应标题,写出家乡的位置和主要特点:高纬度,寒冷。)
16、对于我这样一个出生在中国北端的写作者来说,首先要谢谢脚下的冻土地,它在五十五年前元宵节的黄昏,让我落脚,尽管我像其他婴儿一样,带给它的第一声是哭声。但大地就是大地,它从不会因哭声而不向我们敞开怀抱。其次我要谢谢正月的飞雪,它使我睁开眼睛,就看见它们精灵的舞蹈,尽管它们脱胎于天,但也选择大地作为飞翔的终点——它是为大地的复苏,做着滋润的储备吧。当然,还要谢谢长夜火炉里燃烧的劈柴,以及户外寒风中飘拂的灯笼,它给予一个婴儿的身体和眼睛,以初的暖和光明。
17、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18、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
19、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20、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袅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与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那个夏至时可以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很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且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地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1、以上说过,萧红一生漂泊,经历坎坷,终死于战乱时期的香港,死后也埋葬在那里,没有实现回归故乡的愿望。迟子建的作品中,无论是长篇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是短篇的,无论是散文集,还是随笔,都对故乡是无比眷恋的。她写故乡的冬天,过年的习俗,周边的邻居,奇幻美丽的大兴安岭景色,都渗透着浓浓的深情,一句话,她没有离开这片黑土地。
2、《群山之巅》是迟子建创作的作品,讲述了雪域北疆龙盏镇上三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故事。
3、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
4、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5、写作特色:凭借对白水黑山的挚爱,凭借童年记忆,怀着一颗真诚的充满奇异幻想的童心,去抒写故乡的风物人情和自然之美,感悟万物之灵性,感悟人生之真谛,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形成了诗化的创作风格。子建是以朴素的文笔,深情地描绘故乡的大地和与自己紧紧相连的乡民。迟子建也将自己融入到独具情韵的乡土风情之中,畅饮着故乡的“天河之水”,大兴安岭辽阔的森林原野,淳厚的风土人情,乡民的朴素而简单的生活,洗涤了她心中的痛苦与悲哀,给她伤怀的心灵以无限的慰藉。同时,迟子建又是以平等和谦卑的眼光审视着纯美的乡村世界。
6、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7、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8、两只小狗在《动物们》中是这样的:
9、城里人的浪漫是“聚在灯红酒绿的酒吧闲谈”“给异性朋友送一束玫瑰”“携手郊游”“坐在剧场里欣赏交响乐”,但在迟子建看来,这些都是“造出来”的。她向往的浪漫是“农夫在劳作了一天后,对着星星抽上一袋烟”,是“姑娘们在山林中一边采蘑菇一边听鸟鸣”,是“拉板车的人聚集在小酒馆里喝上一壶热酒、听上几首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乡间俚曲”,这才是“天然流露的”。
10、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11、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有形的横着供人前行徘徊或倒退,一条无形的竖着供灵魂升入天堂或下地狱。只有在横着的路上踏遍荆棘而无悔,方可在竖着的路上与云霞为伍。
12、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13、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
14、我喜欢的女作家不多,而迟子建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喜欢她有一双能够发现生活的眼睛,不论是对异国情怀的欣赏还是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其中的思考和情怀都隐匿于她的文字之间,让人有一种想探求下去的欲望。
15、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
16、(中间四段:从植物、亲人、动物、神话、梦境等不同角度回忆童年,这些都是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植物让我意识到短暂而坚强的生命;亲人,使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给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神话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使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17、炊烟在《暮色中的炊烟》中是这样的:
18、迟子建的文字质朴而真实。读她的文字,会让你觉得不是在读文,而是在与她攀谈。她的文字总是执著于故乡的一片热土,她的眼神也总是深情地注视着故乡底层的普通民众。她用一种真诚的笔墨,泼画着一幅又一幅恬淡而宁静的原野,她用心用情唱着一首温情而略带忧伤的歌。这正如迟子建在文字中所言:“世界很大,但真正能留在心底的,只不过是故乡的风景。”
19、但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说明父亲在别人眼里是其貌不扬的。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20、如果没有地壳亿年前的剧烈运动,没有能摧毁和重建一切的热烈熔岩,我们怎能有与山川草木同呼吸的光辉岁月!激烈的碰撞和挤压,为大地插上了山峦的翅膀,造就了它的巍峨!
1、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2、当一个作家能够对万事万物学会感恩,你会发现除了风雨后的彩虹,拥着一轮明月入睡的河流,那在垃圾堆旁傲然绽放的花朵和在瓦砾中顽强生长的碧草,也是美的。酸甜苦辣,是人生和写作的春夏秋冬,缺一不可。而从我们降生到大地的那一刻,当我们与母体相连的那条脐带被“咔嚓——”剪断时,我们生命的脐带,就与脚下的大地终生相连了。这条看不见的脐带,流淌着民族之血、命运之血,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它是清澈还是浑浊,无论冷热,也无论浓淡,它注定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的心脏得以勃勃跳动的情感溪流,是我们的笔得以飞升的动力之源。谢谢这条脐带吧。
3、鸟啼花落人何在——《百鸟朝凤》观后
4、以上三篇文章收入迟子建新散文作品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5月
5、其中一位回忆说,他十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上学年龄却无书可读。一九六六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终落成的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
6、《我的世界下雪了》收录了迟子建的精品散文58篇,包括《年画与蟋蟀》《暮色中的炊烟》《会唱歌的火炉》《采山的人们》《农具的眼睛》等。全书分为六辑,有对故乡风光的怀念,对童年逸事的回忆,对自然美景的感触,对北国食物的品味,和对人情世故的慨叹等。作品的语言风格朴实温厚,细腻而不华丽,灵动而不做作。迟子建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北国疆土白山黑水的生动画卷,以及人们朴实宁静又充满温情的生活,淡淡乡土的味道被裹挟在文字中,令人沉醉。
7、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餐桌的一角,总会有几碟颜色暗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
8、《迟子建散文》是2008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迟子建。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有人说,她的作品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上品。
9、秉承老子“道法自然”的意旨,庄子在《天道》中提出:“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0、能和记忆重叠上的,是信尾记叙的一件事,说是永安学校第一届小学生毕业时,父亲从家里端了一盆新烀的土豆和新炒的黄豆,师生们吃着土豆,嚼着黄豆,举行着毕业式。这确实是父亲的风格。父亲喜欢把家中吃食拿给别人,也常把他喜欢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吃饭。姐姐讲过一件有趣的事,她参加工作后,有一天突然回家,发现不是饭点,我家灶台前却蹲着三个陌生的小家伙,一人捧个饭碗,吃得热火朝天的。饭碗里是大米饭,灶台上是一盘炒鸡蛋,是我们家平素都不舍得吃的。这三个孩子是新来我们山镇的,因为家里生活拮据,孩子们穿得破烂,肚子也没油水。姐姐说父亲这是趁母亲出去干活,我和弟弟在暑假中跑出去疯玩,在家偷着做给他们的。
11、一个作家的风格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到现代文学历史上颇具争议的萧红和当代比较有影响力的女作家迟子建来说,我认为两位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2、迟子建在作品中写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世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为他们书写立传。迟子建赞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乐观的品质,用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们的自负、狭隘等弱点,用爱意抚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用温情批判他们人性恶的抬头。
13、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北极村的小女孩的生活,从童年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讲述了我这样一个小女孩,被母亲留在了北极村的姥爷家中,在我童年中的一切。姥姥姥爷小姨这些平凡的人身上的琐事,老苏联那个我童年启蒙的老师,和被我称作傻子的狗。这一切因为有了孩子的视角显得那么朦胧童真。小说没有大的悲欢离合,只有小的平民的情感。这篇小说是迟子建登上文坛的第一部作品。其中处处都有着真情的流露。我想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结尾的几句吧!我把五彩项圈丢失了!那美丽的、我心爱的东西、丢在了北极村。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的一切的难舍难弃。
14、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15、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每年春天,我们听不见遥远的黑龙江上冰雪融化的声音,但我们总是能准时听见迟子建的脚步。迟子建来了,奇妙的是,迟子建的小说恰好总是带着一种春天的气息。
16、油豆角是“生着妖娆花纹”的,鸡心柿子是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西葫芦是“细嫩”的,尖椒是“泛着蜡一样光泽”的。
17、父亲的墓地在故乡的山下,离他工作了一生的山镇学校很近。每至清明、中元节和春节,我们都要去给父亲上坟。无论冬夏,森林里鸟语不绝,所以我们在祭奠时说给他的话,总有回音。
18、387809606@qq.com
19、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20、整理不易,欢迎转发分享哦
【axxzhouaxxyyflongdd】四、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1、“文革”是哪一年发生的
2、《锁在深处的蜜》比较完整地收录了迟子建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所写的五十余篇创作谈、书评等。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为文学创作漫谈、札记;第二辑为作者结合人生经历,细谈自己具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感悟;第三辑为作者已出版著作的自序、后记或附录,其中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跋《从山峦到海洋》,以及获得2016年度“花地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群山之巅》的后记《每个故事都有回忆》等;第四辑为书评和阅读漫谈,如《“红楼”哀歌》《麦田里的守望》等品读文学经典的佳作。
3、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详细的作品看下面的链接吧,作品太多了。
4、迟子建的散文有一种独特的灵性之美,作者以一颗本真之心感受着万物的生命律动,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动物和植物们也在迟子建笔下一个个都“活”了过来,它们的存在仅仅源于其各自独特的生命诉求。
5、禅语云:“水牯牛饱卧斜阳,担板汉清贫长乐。粥足饭足,俯仰随时。”自然而然地行事做人就好,所谓饥食困睡就是修行,担水打柴无非妙道。
6、别看那一本本无言的宁静的书,一旦迷上它,你会为那种无与伦比的辉煌所叹服的。
7、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
8、哑巴与春天农具的眼睛昆虫的天网蚊烟中的往事采山的人们光与影动物们邻里间的围栏故乡的吃食棺材与竹板露天电影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伐木小调暮色中的炊烟年画与蟋蟀寻石记会唱歌的火炉傻瓜的乐园木匠与画匠我的世界下雪了女人的手女人与花朵暗夜飞霞灯祭留名遗忘尽头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祭奠鱼群木器时代家常豆腐苍苍琴红绿灯下白雪红灯的年北方的盐中国北极的天象远去的邮车马背上的民族午夜的费穆与伯格曼朗诵与逆向思维食物的“后宫”时间怎样地行走我们到哪里去散步时远时近的光雪山的长夜我的梦开始的地方在温暖中流逝的美窗里窗外的世界…………
9、国庆假期,或许你是在外游历,体会个中风情,又或许你选择回到家中,陪在家人身边。无论是哪种,我们都应该去用心感受生活,去体会生活的平淡与真善。
10、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得主迟子建散文经典
11、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处答谢的谢谢,那是我作品闪烁的人性之光的来源吧,比如我爱人去世的那年春天,正是婆婆丁生长的时节,我妈妈好几次清晨打开家门,发现院门外放着不知是谁采来悄悄送给我们的婆婆丁,妈妈说这一定是大家知道她失去了女婿,一家人沉浸在悲伤中,特意采来可以败火的婆婆丁给我们。这种馈赠,怎能忘怀!
12、对迟子建来说乡村是自然的化身,给予了个体生命广阔的生长空间。在这里,生命无所束缚,如同游荡在山林中的一股活水,不断被地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激情,正所谓“竹密岂妨流水过,青山那阻野云飞”,生命在无所羁绊中焕发出本真之光。
13、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悲悯精神。
14、《迟子建散文典藏》套装内赠精美笔记本
15、蜻蜓“是盛开在水面上的游动着的花朵”。
16、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17、到了冬天,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
18、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19、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便会悄然浮出眼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20、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迟子建散文典藏》中,5本分册的总序是一样的,它的题目是“野草的呼吸”。如果说,迟子建将自己的散文比作野草,那么,这片野草上的生命,又在怎样与她,与人,与自然,与世界共同生长?
【axxzhouaxxyyflongdd】五、迟子建散文精选
1、父亲做了二十年山镇学校的校长,直到辞世。我在永安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在大兴安岭师范毕业后,分配回母校,成为他麾下的一员,那时土教室早被红砖瓦房的教室取代了。我初学写小说的时候,悄悄告诉给他,谁知他立刻告诉给母亲,带着惊喜和揶揄的口气,说:“咱家二小姐要写小说啦!”
2、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3、迟子建散文系列(共5册)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迟子建散文经典。由作家迟子建亲自选编、审定。来自极北寒冷中的温情文字,明亮晶莹、丰厚典雅,展现极地的风情之美,温暖的伤怀之美,诗画的意境之美。漠北风情、童年记忆、哲思感悟、行旅感触、作家生涯、记人怀人,全方位呈现迟子建各个时期散文代表作。
4、——迟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 天——农具的眼睛》
5、蝴蝶“有一种静穆之美……而当它在阳光中展开羽翼,临风起舞时,它俨然就是一个盛装的新娘”。
6、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7、“在被高楼簇拥着的宽敞的柏油马路上行走”,她觉得“自己走在一具巨大的僵尸上,紧张、空虚、不知所措”;但见了老街,她“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闲走时会“无限地放松和陶醉”。
8、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里还会感觉到痛。
9、回复相应的数字即可自动弹出内容
10、还犹豫什么,快快扫码报名参加测试吧!
11、[载《黑龙江日报》2006年5月10日12版《天鹅》]
12、父亲的善心和慷慨,本是人性的阳光,但投射回来的,有时却是阴霾。他欣赏人才,有一年从教育局为我们山镇学校,要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学校还没建起教工宿舍,他就让这位新教师携着家眷,在我们家一住两年,吃一锅饭却分文不要,直到他们有了宿舍搬出。其后永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来此做教师的,就不止一人了。记得有一年涨工资,身为校长的父亲,把仅有的一个指标,给了另一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因为先前住过我家的老师已涨过一次,谁知这位老师认定还应该是他调资,找我父亲去闹。父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对他的恩情,也就被一笔勾销。父亲自此很难过,常说有的知识分子真是难交,你对他一百个好,只要一个不顺他意,你就成了他的敌人了。
13、迟子建的散文《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向我们发出了“东北的春天尽管来得很晚,但却能彻底埋葬寒冬,终春满大地”的人生感悟。作者首段写杭州初春之景的目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引出下文,引出文章所描绘的东北的春天是不一样的,是待到寒冬彻底消融,春天才真正绚烂的来。
14、在那段岁月,我相信照耀温度翁河的是两轮月亮,一轮在天上,由神托举着;一轮在岩石上,由我的梦托举着。
15、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你以为用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16、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17、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
18、小说聚焦于北中国松山地区青山县龙盏镇的边地民间,展示了时代大潮冲击下的众生相,历史和现实互相纠缠,人性善恶交织。执着于发掘民间小人物的人性之光,展开较为严厉的现实批判,捕捉乡村传统文化后一缕光芒,是该小说的主旨所在。
19、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20、第两位女作家的童年经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