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3、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4、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5、尾联情景交融。一问一答,我一生飘无定所和什么相似?如同天地之间孤寂的沙鸥,沉郁苍凉,情感深沉哀婉,令人泣下沾襟。
6、大约一个月时间,一家人经嘉州(今乐山)、戎州(今宜宾市)、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由蜀入巴,大诗人进入了他生命中动荡不宁、急转直下的后五年。从这时起直到770年岁末,这只疲惫的沙鸥飘零于云安(今云阳)、夔州(今奉节)、江陵(今荆州)、巴陵(今岳阳)、潭州(今长沙),衡州(今衡阳),终于不支于湘江上的一条小船。
7、乱世殊乡,新知旧雨的记挂守望,也算是诗圣清冷病居生涯的一抹难得暖色了。
8、彼时云安县令姓严,杜甫一家投奔云安,即由这位今日知姓不知名的严县令安排住进了他自己在县城东边的水阁,这“东城抱春岑,江阁临石面”的水阁,可是比忠州龙兴寺好得多的所在。对此,杜甫在自己的诗中也多存感激之意。
9、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10、原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具体原文如下:
11、相信很多朋友都学过很多古诗,但是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其实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作者比比喻成天地中的一只沙鸥,也可以说是把作者物化,是拟物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如此落魄,四处飘泊,像什么呢?就像是一只在天地间四处飞翔的沙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诗人用飘飘来体现自己内心悲伤和漂泊之感,然后又用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和茫茫的天地作对比更加突出孤独与凄凉。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
14、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15、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16、对杜甫照顾有加的严县令与严武同姓,这恐怕不是巧合,唐代官场十分注重门第宗族观念,严县令大概率于严武镇蜀时晋身,合理想象一下——杜甫在忠州告别严武灵柩时,向严母叙及自己的迷茫,而向来眷顾杜甫的严母为他在云安安顿个去处,应该不太难。
17、做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新媒体
18、这一时期,杜甫的朋旧逐日凋零。
19、“山云淰淰寒”——“淰淰”者,山雾时隐时现也,因为地气偏暖且水山相邻,故乡春夏秋三个季节,长江边的连绵群山之间总是云雾缭绕,如纱如幔,几乎永无息日。
20、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1、猜成语,赢现金签到免费听课
2、他说“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云阳自古出盐,确实有妇女背盐男子撑船的传统。
3、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这是九日登高北望的忧怀。
4、与岑参,有“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5、以诗艺论,“语不惊人死不休”“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诗炉火纯青,值得后生小子如我者终生仰望;以思想论,杜诗却并非不可超越,今之思想资源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不可同日而语,“忠君悯民”思想显然已不能切中今日政治文明之“肯綮”——千年何遥,当然不必书生气地求全于老杜。
6、“下急水”“逐回滩”——三峡工程前,顺江而下接近云阳老县城的江面上,有一段回旋急滩,记得儿时从居于上游的老盘石古镇坐小机动船到老县城,每当老县城遥遥在望时,总是船体颠簸的时候。
7、滇池的红嘴鸥,是从北方过去过冬的。可见,鸥鸟是候鸟,跟鹭鸟不一样。
8、本文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宝宝念诗”常务副总编辑。与“大诗兄说”同步。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赞赏。本刊“宝宝念诗”欢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9、出发那天晚上,一家人的行李搬上船后,他本拟与县城里的判官王十二告个别,却遇到下大雨,路滑不能上岸,只好写下一首题为《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的小诗向友人致意:
10、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1、且慢,鸥鹭、鸥鹭,“鸥”和“鹭”好像不是一种鸟啊。我们翻阅唐诗宋词,里面的各种飞禽走兽,多得数不过来。你,傻傻分不清楚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分得清楚,就会显得很牛掰。
12、危樯(qiáng墙):高耸的桅杆。
13、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14、“明光起草何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这是肺病。
15、关于“鹭”,《辞海》里这么说:
16、颈联由景转情。提出反问,发出深深的感慨,壮志未酬,后却因文章而扬名,仕途坎坷,后却因年老多病而罢官,能感受到诗人激愤与痛苦。
17、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18、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19、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20、然而,侄子并没怎么把这个会写诗的伯伯看在眼里,杜甫一家被安排住进了建于汉代、历经700年风雨剥蚀的破败荒僻的龙兴寺。
1、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2、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3、鸟纲,鹭科部分种类的通称。体一般高大而瘦削,喙强直而尖,颈和足皆长,趾具半蹼;适于涉水觅食。常活动于河湖岸边或水田、泽地。
4、他说“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地气暖,南方的雪总是落不到地上就化了,崖上沾着薄雪,但因太薄,还看得到山崖之青,这正是云阳的雪。
5、■及时|准确|全面|价值|情怀|声音■
6、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7、与王维,有“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
8、诗人多夸张,大诗人也不例外。穷于生计的杜甫拖家带口来云安,真的只为“乘舟取醉”吗?恐怕“下峡消愁”的理由更为真实吧——消战乱不息之愁,消知己永诀之愁,消忠州冷遇之愁。
9、关于鹤,我们再看看《辞海》上是怎么说的(不想看,可忽略):
10、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释义;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唐代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希望能帮助到你
11、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14、(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在《云安九日》中,他说“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在云阳,因天热,确实是重阳节时才刚刚穿上夹衣,而老县城所在的五峰山及对岸的飞凤山,都是山势互抱较为高峻。
1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7、各种水禽中,鹭鸟恐怕是被诗人写得多的。我们上面列的几首,都是有名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水田、青山、碧蓝的天,配上白鹭,是好的景致。
18、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19、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
20、跟其他水禽比起来,鹤有两点比较特别:其它的体型很大,也许是大的,所以才有“骑鹤”的传说。你没听说过“骑鹭”“骑鸥”吧?中国人喜欢鹤,西方人喜欢天鹅,这两种动物都是比较大型的水禽。其鹤的羽毛大多是黑白相间,白色为主,这既能体现它的高洁气质,又不过于单调。
【axxzhouaxxyyflongdd】四、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翻译
1、但论杜若仅止于此,未免太多教材气而缺少一点凡人视角的人性温度。
2、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3、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4、在这里和你分享精彩的故事
5、第捕野鸟、吃野味的风气颇盛。大诗兄真心觉得,人类经过千万年的摸索,从各种禽兽中选择了鸡鸭鹅、猪牛羊这几样来驯化,肯定是有口感方面的考虑的。尝鲜?古人早帮你尝过了,不合适。摆阔?太低级。“孤鹜”,是用来和“落霞”一起欣赏的,不是用来做北京烤鸭、南京板鸭的。
6、希望大家都能在享受孤独听从内心
7、严武灵柩沿江而下时,正值杜甫滞留忠州,几个月前还与之诗酒锦官城,转眼竟人天永隔。
8、意思是: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9、诗圣不幸云安幸,如果没有这一年秋冬之际的老病相摧,如果没有云安严县令的周全照应,或许,故乡就失去与诗圣这段足以写入地方文化史的渊源了吧。然则后生小子这番颇为自私的“窃喜”,于当时的诗圣又是何其残酷!
10、调子忽然悲凉起来——老杜来了。
11、这首题为《拨闷》写于从忠州到云安江面上的七律,大体道出了杜甫出忠入云的动因:想念云安的曲米春酒。
12、“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我虽消渴甚,敢忘帝力勤”——这是消渴症(即今之糖尿病)。
1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4、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15、像不像一个无限悲愁而又絮絮叨叨的普通老人呢?
16、在忠州,杜甫受到了冷遇,且这冷遇还来源于在忠州当刺史的侄子。以杜甫在忠州的第一首诗《宴忠州使君侄宅》中“自须游阮舍,不是怕湖滩”句而论,这年6月在忠州下船,大约是真的要来看看为官于此的侄儿的,当然,是否因身体不支而作暂时歇一歇的打算,也未可知。
17、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间孤飞的沙鸥。
18、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19、我们致力于服务医科青年传达青年想法
20、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axxzhouaxxyyflongdd】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赏析
1、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2、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3、颔联递进写景。遥望天际,寒星垂挂,原野显得更加辽阔,月色恍惚如同喷涌,大江滚滚东流,更加衬托出诗人心境凄苦悲凉。
4、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5、半年多,不足一年——这是故乡和诗圣的珍贵缘分。公元766年春暮的一天,病势渐轻的杜甫离开云安,顺江而下。
6、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7、有温暖的声音陪伴你度过漫漫长夜
8、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榆州至忠州。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
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公元761年,王维去世;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公元763年,储光羲去世;这些消息令早已衰病缠身的杜甫无限伤怀。
11、“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他愈加追念早年“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吴越旧游情形了,归乡无计时,常起沿江东下故地重游之念。
1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13、这样的状况,无论北归京洛还是重游吴越,显然都力不从心了。
14、杜甫在云安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结束三年,但北方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西山寇盗”与官军反复交战,西南地区大小军阀亦是混战不已。
1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6、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这是对大小军阀致蜀中战乱的愤懑。
17、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写得特别好,好就好在“惊起一滩鸥鹭”。喝醉了酒,又是黄昏傍晚,看也看不清楚,反正就是“扑踏扑踏”一群白色的水鸟飞了起来……
1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0、诗人一直怀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炙热情感。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唐玄宗信任奸臣,宠信官宦,在长安时,亲眼看到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横征暴敛,排除异己,杜甫滞留长安十年,备尝心酸。安史之乱后,诗人颠沛流离,饱尝了人间饥荒,亲身体会到人民苦难生活,写了许多对朝延的贪官污吏、社会生活的黑暗现实给予批评和揭露,正如他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当时社会腐败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