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虽有佳肴翻译
1、(1)"有嘉”,"”,连词,虽然。“嘉着”,美味的鱼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鲜美的鱼肉等
2、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3、(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4、(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6、(9)“故”,连词,所以。
7、(10)"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人,能长自己的学。
8、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9、西汉时期官员、学者、代表作《礼记》。
10、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1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12、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13、观今本《仪礼》十七篇,《昏义》所说作为“礼之大体”的上述八项内容,皆完整无缺。另外,《礼记》中有很多篇是直接解释《仪礼》的。
14、《虽有佳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竭力为您回答,请给我一个好评,谢谢亲
15、(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16、(译)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7、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18、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纵使有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19、(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20、(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
1、《虽有嘉肴》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的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新媒体记者:王莉莉于丽颖潘小润韩红淑陈曦鲁俊莉吴祖静李之晓高晓红朱艳丽王雪民朱红梅王雪艳崔照斌张玉芝陈健陈青莲孙俊丽黄有焕王坦梁维荣雷敬娜颜永革周春花朱锦花邓志杰刘桂珍马青
3、(2)然后能自反也()
4、(2)"食知旨”,"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5、答案:(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6、(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7、戴圣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其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戴圣因此开创了“小戴学”。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虽有嘉肴
9、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10、《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11、故曰:教学相长也。
12、(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13、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1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15、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6、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17、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18、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19、A.其此之谓乎B.弗学,不知其善也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D.学而不思则罔
20、《虽有佳肴》一文中,指出进行实践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斆学半。”其此之谓乎?
2、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
3、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
4、《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小戴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5、(5)"故",词。因此所以
6、(8)自反:反省自己。
7、学,通“敩”(xiào)“,教导
8、出自《礼记•学记》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9、《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10、(5)非问无以广识()(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11、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
12、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13、《虽有佳肴》中,强调不足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4、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
16、《尚书.兑命》中说,教别人,占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7、(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18、(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19、(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20、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之后再知道知识匮乏,教授他人才知道不简单。
【axxzhouaxxyyflongdd】四、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注释
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通过对偶进一步指出“学”与“教”的情境: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时间:2018年5月21日
5、(翻译: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7、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8、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9、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10、(3)"至道: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1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13、《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想一想,其中有关学习的观点,是否仍适用于今天?《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体会一下孔说话时的情绪。
14、通过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6、(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注意课内文言实词的积累,可以根据课内的积累做出答案。
17、③[至道]好的道理。
18、全文主要讲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要敢于承认,使言行合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
19、B(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断句既要考虑句意,也要参照语法特点。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此题中,B项划分正确。
20、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axxzhouaxxyyflongdd】五、虽有嘉肴翻译注释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2、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结合乙文分析。(3分)
3、甲文:实践出真知乙文: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4、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
5、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6、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7、《仪礼》的篇数与作者今《十三经注疏》本《仪礼》,共十七篇,目次如下: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个次序,为西汉刘向《别录》所列。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在曲阜孔宅墙壁中发现《古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汉初经生所传十七篇《仪礼》相同,但多出三十九篇。此三十九篇礼文久佚,学者称之为《逸礼》。
8、(4分,每小题2分)
9、(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10、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11、(翻译: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12、(4)令心意不驰走()
1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4、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5、《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仅存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这两书中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16、出处简介:《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17、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吃还是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不学习还是不知道它的好处。
18、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9、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即使有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20、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