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文案10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2-26 07:1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一、过年的风俗

1、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品尝美食

2、腊月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3、HAPPYNEWYEAR

4、总之,各国新年的日子不尽相同。大多数是公历一月一日,而埃塞俄比亚人的新年是每年的9月11日或12日,伊朗的新年在3月22日,泰国的新年在4月13日到15日,菲律宾的新年在12月30日。埃及人的新年日期,是根据泥罗河涨水来决定的。据说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埃及人在夜晚观察星象时,发现一颗亮的恒星——天狼星,当它和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一同升起时,尼罗河便开始涨水了。于是埃及人就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这天定为新年。

5、我的故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6、这就是我们故乡的春节。

7、各民族过节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习俗,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把平时不开心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8、年节(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然定在农历正月初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只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日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开始起,人们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9、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10、但是这都不是大的差异,大的差异是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年。按传统节日来讲,本应该是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在晋代的《风尘记》中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拜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所以小年按照远古的习俗来讲应该是腊月但是北方为何会在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呢?

11、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12、我国古时有挂桃符过年的习俗因为古人认为桃符能除灾避邪。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早的桃符!

13、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14、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归纳为:杀猪宰羊,喝好酒,吃美味佳肴,扫尘,穿新衣服,接灶神,守岁,发红包,拜年,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挂年画,放鞭炮,看春晚,敬神,祭祖,接财神,耍狮子,舞龙灯……等等习俗。

15、旧俗还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16、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17、初一五更吃饭时要先吃块灶里烤的馒头,寓意新的一年消灾去难,不得病;

18、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兴起了网络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19、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有什么讲究呢?

20、除夕吃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在外漂泊的游子都会回家团聚,而家人也会将一年所得好的食材放上饭桌,一家人共享和美幸福的团圆饭。另外,北方还有团圆饭上吃饺子的习俗,一家人追忆过往,展望未来,十分幸福。



二、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1、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2、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3、古代皇帝:清代皇帝在正月初一日元旦凌晨起床后,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是行明窗开笔礼、至祖先和各处神佛前拈香行礼、举行朝贺典礼接受王公百官行礼、向皇太后行礼、接受后宫行礼、在乾清宫行筵宴和看戏,早晨在乾清宫的弘德殿进吉祥饽饽(这里特指饺子,其中有一内包小锞子)也是皇帝在元旦的固定程式;除夕当天除了各处拈香和看戏外,要在乾清宫和后妃行家宴,向皇太后行辞岁礼并接受后宫行辞岁礼。

4、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天要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5、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有团圆美满之意。此外,元宵节还有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耍龙灯、滑旱船等习俗。

6、百官上朝时都统一身穿大红吉服(平日的常朝是红绿蓝三原色任选),通政司也会“不奏事”,大概是把一些日常政务压后处理。因此虽然并未完全休息,但朝廷上下的确是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了。

7、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8、 幸福吉祥!???

9、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掸尘扫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民间传说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10、正月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汉族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1、新年这天,阿根廷人认为水是圣洁的,每年元旦这天,各家老小成群结队的去江河中进行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洗前先将一篮鲜花瓣撇在水面上,然后跳进花水中沐浴,并用鲜花瓣揉搓全身,以求幸福吉利。

12、腊月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13、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14、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15、虚空有尽行愿无穷|永修天师宫道观重建募捐

16、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故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17、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18、日本人过年的习俗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时至午夜,各寺庙鸣钟一百零八响,据说这样可以驱除一百零八个魔鬼,使人、畜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

19、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年味变淡了,但是正因为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才会有这些新习俗,才会有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我们连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那我们还会花钱买电视机看春晚,去各地旅游吗?

20、 在这里,借此机会,祝福所有头条的友友们:



三、美国过年的风俗

1、过年是一年中令我开心的时刻,大人们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加开心,因为我们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外面疯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这些晚辈们开心,那就是收压岁钱。长辈们给我们压岁钱是想让我们这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的,因为“岁”与“祟“同音,收到了压岁钱就可以镇压邪祟,这样一年都会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2、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3、所以,这就表示在过年期间这家人不开门,不迎客,而要债的人看到后也就不会太过于为难这户人家。

4、“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5、⊙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6、大年初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7、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这天要贴窗花了啊。

8、咦,对了!还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没说呢!那就是在腊月29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时时刻刻保平安。贴春联既有中华汉字的精美,又能保平安,真是两全其美呀!

9、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0、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来历有很多记载或者传说,由于本人知识浅薄,暂且不讨论。

11、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12、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13、有些人这样问,“春节都要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找到答案。先说一下大年三十吧!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孩子们在外边玩耍,到了晚上,吃饺子,放鞭炮。当然,有特色的要数守岁了,守岁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夜晚不睡觉,守到天明,怎么样,有趣吧?

14、古代中国人民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多,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15、南方和北方过年的风俗有买年货、拜访亲戚、看春晚、放烟花、包红包、贴对联等等,在南方有大年夜有围炉的风俗,在北方全家人也要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包饺子。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而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汤圆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

16、正月初十为满族天仓节,这一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将黏米面捏成“小碗”蒸着吃,而西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则将莜面捏成“小碗”蒸着吃。

17、中山过年的风俗有:腊祭灶、蒸花馍、写春联、扫尘、贴春联等。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农历正月初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18、 万事如意!???

19、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民俗中,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另外,传说“厕神”今天要来检查卫生,所以要清理厕所。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20、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过年还不了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但“封门仪式”中的放“戤门甘蔗”却被继承了下来,而且还从门外转移到了门内,即“门蔗”。

【axxzhouaxxyyflongdd】四、过年的风俗英语

1、中国汉族过年的风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全鱼、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祭灶仪式、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发红包、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2、正月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3、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4、虽然古人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但是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新年才算结束。

5、大年初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6、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明年会有好事情降临的。

7、这还要追溯到清朝时期,雍正为了能省一点钱,将祭天和祭灶一起进行,就把时间提前到了腊月后来北方的人就沿用了这个传统,纷纷改日子过小年。

8、关于春节的习俗很多,不胜枚举,各具民族特色。小徧阅历有限,欢迎网友补充点评,谢谢。

9、小年说完了,我们来说说年夜饭,南方的年夜饭可是相当的丰盛,大鱼大肉都有,十分的大气,而且年糕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这是因为谐音“节节高升”,吃了这份年糕,预示着下一年的生活就会节节高升。

10、除夕夜要把所需物品准备停当,全部摆放在眼能看到的地方,初一五更起床后,按照习俗,不能上厕所、不能开抽屉、不能摆弄物品发出声响等;

11、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12、 新年快乐!???

13、春节,象征着新一年的来临;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泉。

14、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元旦这天外出拜年,要将红粉涂在亲友的前额上,表示祝贺新年,吉祥如意。

15、保加利亚人在吃年夜饭时,主人把当年生的第一只羊羔、第一头牛或者第一匹马驹,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他们认为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幸福。

16、互赠贺卡: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17、葡萄亚人从元旦第一天的天气看一年的年景:刮南风,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刮西风,是个捕鱼和挤奶的好年景;刮东风则水果丰收。

18、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19、杀生、食荤等是道教禁忌,今天所讲的是民俗,还望大家要正确理解!

20、新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古老而有趣的习俗。

【axxzhouaxxyyflongdd】五、过年的风俗作文

1、元宵节来了,春节又到了一个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广场上还有美丽的表演呢,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确是一个好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2、巴西人也在除夕守岁,等午夜的钟声响过,便手持火把,三五成群地涌向附近山林,去寻找一种叫“金桦果”的果子。巴西人把这种稀有的果子视为幸福的象征,谁找到的果子多,谁就幸福。

3、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独特的地方风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4、在过去,农村普遍不富裕,有些人家如果欠了外债还不起,就在过年前搞个“封门仪式”,也就是在自家大门上交叉贴上“封门大吉”的红纸,然后再一边放一根甘蔗,称作“戤门甘蔗”,并且还要点上两炷香,摆上一些祭品等等。

5、春节象征着一家人和谐,团圆,即使人们的习俗变化再大,我相信这一宗旨也永远不会变。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6、听了我的讲述,你是不是对春节了解了许多?嘻嘻,中国的春节有趣吗?

7、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说天官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亦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8、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9、“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10、北方在过年期间有很多庙会,有些农村每天都有鞭炮声。南方的传统文化气息就愈发浓厚,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还有各种大型游街活动,北方很多地区都很羡慕这种氛围,除此之外,广州等地还会有花市,绚烂多彩十分夺目。

11、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12、合肥人过年有个奇特的习俗,要“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扫尘之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炭火一浇上醋,立即就会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民谣说:“打香炭,杀虫孙,不打香炭,要伤风(感冒)。”

13、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是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14、当然更少不了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15、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16、在外工作的朋友们,年关将至,回家过年,你准备好了吗?

17、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18、大年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9、比利时的农村,有的农民习惯向动物拜年。他们在新年这天,很早便起床,走到马、牛、猪、狗等动物旁边,向它们说一声“新年快乐”。

20、农历正月初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