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尔克
1、同样,他那首一度洛阳纸贵的《旗手克里斯托弗·里尔克的爱与死的歌》(DieWeisevonLiebeundToddesCornetsChristophRilke)对中世纪骑士尚武精神的歌颂,也没有坚实的个人信念、历史、艺术主张等观念的支撑,故而这首作于十九世纪末的诗虽一战时风行一时,其作者却在其所歌颂的战争到来时托关系走后门避免去像他笔下的同名英雄那样战死沙场。
2、介绍:《秋日的私语》原名《ÀComme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由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作曲,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的负责人,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我们熟悉的《水边的阿狄丽娜》、《梦中的婚礼》都出自音乐魔术师保罗·塞内维尔之笔。
3、罗伯特·穆齐尔这样评价里尔克
4、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5、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6、你好!如果是处在健身初期,可以尝试美国的欧普特蒙品牌的乳清蛋白,这款蛋白也是在美国销量高的蛋白粉之一。一般5磅性价比很高,适合训练后对蛋白的迅速补充!也可以搭配欧普特蒙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这样快速吸收和缓释相结合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有更高的追求,在结合两种蛋白的同时适当补充肌酸,修复肌肉。爱健祝你健康!相关的蛋白产品,欢迎浏览中国爱健!http://www。cnifit。com/。收起
7、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撰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8、这首诗在国内译本至少有十余种,堪称为译者重视的一首诗作,北岛直言:正是《秋日》这首诗,使里尔克成为二十世纪伟大的诗人之一。在北岛看来,这是一首到近乎无懈可击的诗,全诗由三段阶梯式的叙述逐步展开主题:“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对孤独的彻悟。”
9、这叫做狗,那叫做房屋,
10、而我生长在黄昏的沉默里,
11、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就叫甘居幽暗而努力不懈。——里尔克这就是全诗
12、如同画上图画的古老羊皮纸,
1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里尔克诗全集》是依据德语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除第一卷的翻译均据目前通行的底本外,第二卷、第三卷,主要依据岛屿出版七卷本《里尔克全集》(InselVerlag,1997)。
14、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15、“您的名字无法与当代押韵……”茨维塔耶娃如是说,一个伟大的诗人必然是属于未来的。里尔克为当代诗歌,至少为我定了一个基调,他代表了一种高度和难度。相比较在诗体上的创新,他对语言的挑战、他在情感展现上令人震惊的突破和探索才是更为独特和持久的,充沛的情感了他天赋的展现,以及无与伦比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纷繁的乱世,以绝望表现美。以消隐的姿态躲避威胁。看过《杜伊诺哀歌》的人不会不认同诗人身上混合的英雄气概和悲剧气质,诗人柔弱的本色和诗中持续的爆发力不断造成的反差和冲突,接近女性的委婉之声和诗人体内隐藏的浑厚的男性之声交织形成了奇妙的重奏,雌雄同体才是他的迷人之处。里尔克好的诗几乎都是如此。
16、陈宁的逝去,还在另一个领域,引发了强烈地震。陈宁是豆瓣上的Dasha、天涯的“汉语里尔克”,还拥有一个网站“汉语里尔克”。其才华人品,有口皆碑。去看了豆瓣上Dasha的页面,他读过414本书,11本正在读,62本想读;他看了694部电影,12部正在看,23部想看;他听过306张碟,6张想听。这些书籍电影里,包含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英语、捷克语……一个人的生命,竟然能如此丰美,丰美到这一整个世界,不过都是他灵魂的点缀。可是这样绚烂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17、2月20日《新京报》B01版~B16版————————
18、造物残酷,它的工作就像酿酒一样,让“一切该成熟的都成熟起来”,对于那些大地上的漂泊者,孤独却是永恒的宿命。在我看来,这首短诗不仅暗示了里尔克一生寻找故乡的命运主题,另一面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文学中荒诞漂泊主人公命运的一个注脚。
19、在1902年到1907年,创作于美好的巴黎时期的《新诗集》里,里尔克更自觉地转向现实、客观、视创作为“劳作”的表现风格,创作了一系列“咏物诗”,其中不乏《豹》《瞪羚》等名篇。
20、「大家」B12/13|勇气和理性,思考俄罗斯命运的两把钥匙
1、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2、莎乐美这样评论里尔克:“他一方面和词语搏斗,另一方面也被过度的情绪所俘虏。”里尔克是敏感的,多情伤感的诗人总是会快速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声音和气息,对词语近乎病态的迷恋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3、那些苍老的石碑又是谁平淡或者不平淡的一生那些曾经的往事又在谁的身上噩梦般再次降临
4、尽管里尔克的邀请从来是含蓄的,但他是那种令人一见倾心,引为导师的诗人,他的诗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过了几十年还会让人一读再读,而且每一次读都会有全新的感受,他教会我辨认子夜的黑暗和午后变换不定的光线,也教会我驾驭狂奔不已的词语,学会倾听自己隐秘的心跳。
5、就像在播种着他们的种子因为他们深信这些尸骨会像鲜花们一样在下一个春天里如约绽放如约绽放
6、已然杳如传说,已然被克制
7、第三卷《逸诗与遗稿》收录里尔克散逸在留言簿、信件中的诗和作为献词而写的诗,包括里尔克早年写给父母的诗、写给瓦勒丽的诗和里尔克晚年写给埃丽卡的诗,较为清晰地展现了里尔克诗才的萌发及其曲折的情感历程。
8、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9、哦,可是,能够想到这一切仍然不能算够。他还必须拥有关于许多个爱情之夜的回忆,那些爱情之夜又迥然各异,互不相同;还有关于分娩中的妇人喊叫的回忆,关于闭门不出、面色苍白、轻松酣睡的产妇的回忆。而且,他还必须在临终者旁边呆过,在死者旁边坐过,当时房间的窗户敞开着,时不时地传来嘈杂的声音。当然,拥有回忆还是不能算够。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忆的事物多得不能胜数,他还必须能够忘却,必须有巨大的耐心去等待,等待那些回忆再度光临。因为那些还只不过是回忆中的事物。只有当它们转化成了我们体内的血液,转化成了眼神和姿态,难以名状,而又跟我们自身融合为再也难分彼此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在这种极其珍贵的时刻,一首诗的第一个句子才会从其中生发出来,成为真正的诗句。”
10、与里尔克对世界的敏感相辅相成的,是他对语言的敏感。这种语言的敏感虽然有先天的成分,但是对于他这个自幼失学、少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他青年时代以后在全欧洲的广泛游历对于他的艺术家学徒过程有着决定性的的作用。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成就了这位诗人,作为艺术品的全欧洲是他学艺的师傅:从德意志语言的飞地波希米亚首府出发,里尔克来到德意志文化的内地,从俄罗斯到斯堪的纳维亚,从西班牙到意大利,当然,还有法兰西。对于这位自幼崇拜法国文化、娴于法语的诗人,法兰西始终是其宇宙的中心或者说中心之中期的里尔克就是在巴黎的里尔克。就是在一战爆发后他无法返回法国、后决定定居瑞士时,法语和法兰西文化仍然是其中一个核心内容。
11、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来了
12、他们的花园和田庄紧挨着上帝。
13、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14、但是转变为移情的强大感觉归根结底是一种负能力或消极能力(anegativecapacity),这是十九世纪初的济慈(JohnKeats)早就认识到的。古今中外,负的概念是与一连串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消极、阴性、女性、被动、坤、柔、承受等等,这么说来,弗里德里希对里尔克的性别批评初看之下虽似显尖刻,却实在是有深厚的诗学根底的。因为弗里德里希是说,里尔克的诗和作诗法不是要主动地为人们纷纭的感觉、为这个混乱的世界建立观念的、意象的、语言的秩序,所谓“以男性的方式约控”,而是全然被动地逆来顺受,并且进而在这个逆来顺受的过程中泯灭自己,把自己化作来袭的客体,让自己的存在附丽于异己的客体身上。
15、将会是什么,曾经是什么,他们什么都知道;
16、歌德的诗,大气磅礴,反映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里尔克是存在主义思想家,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好的安排,合理自然。因此冯先生是新诗作者里,具古典浪漫行,又清新细腻的诗人!
17、正是这些时刻,我找到了自己,
18、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19、然后我梦见它的第三页。
20、他的一生抛弃了所有爱过的女人,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这是个一生都渴望孤独,但没有办法忍受长久孤独的诗人。没有人可以模仿里尔克的人生,但很多诗人依然都在践行着他唐璜式的爱情。
1、蛋白粉的分类很多,看你说的是哪一种,效果好的肯定还是乳清分离的蛋白粉。EricFavre埃里尔克的蛋白粉在法国挺有名的,个人买的多的是massgainer的巨兽乳清分离蛋白粉,里面还添加了人参,肌肉科技的话其实看成分真的很一般,蛋白质含量,BCAA和谷氨酰胺的含量都不如EricFavre,算是国内炒起来的一个品牌吧,在美国真的没什么人知道。。收起
2、与诗人的亲近,好处是可以更为整体地评价他的存在和成就;坏处是容易被这种莫名的崇拜蒙蔽双眼,无法更为清晰地观察他的生活。茨威格无疑看到了里尔克作为诗人的一生,但是对生活中的诗人缺乏认知。也难怪,茨威格出生于百万富翁的家庭,又是名门望族,条件优越,1904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巴黎游历时,他根本没注意到生活在巴黎的里尔克陷入的多重困境。
3、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
4、(文中诗歌引文均出自《里尔克诗全集》)
5、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引导者
6、里尔克对表述和坦露感情有着巨大的羞怯感
7、我们很难描述里尔克与这些赞助者,贵族妇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一生中牵扯不断的情人莎乐美不同,他对她不仅有感情上的依赖,还有艺术上共生关系的欣赏。而与赞助他的贵族妇人之间,除了阿谀逢迎之外,他更是把自己诗人与艺术家的身份看作是一种无上荣耀,认为她们对他的资助是对文化的贡献,是对诗歌的敬意。他渴望进入豪门的社交圈子,但是又害怕那种浮华与喧嚣让他的孤独无处遁形,让他的写作无法行进。这是终其一生困扰他的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8、无法言喻的城,在一片旌旗的天空下。
9、在这首诗中,诗人的目光和想象穿过巴黎动物园囚禁豹子的铁栏,把对豹子的感受转变为豹子自身的感受,诗人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完全的移情,即把对对象的观察——他称之为einsehen,“看进去”、“穿透般的审视”——变换为对象本身的感觉:写豹子,诗人就自觉如同豹子,写教堂,诗人就仿佛自己就是一幢屹立的教堂,写贴在大卫王身上的妾亚比煞(Abishag),诗人就变成了这个懵懂的婢女。这就是中期的诗人(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反复强调的进入物自身的写物诗(Dinggedicht)的含义。
10、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11、旅行、爱情、冥想、死亡是里尔克的关键词。
12、玫瑰是一个致命的隐喻,里尔克正是在采摘玫瑰的时候刺破手指,得了败血症后不治身亡。在后的弥留之际,护士为里尔克朗读的是普鲁斯特——另一个外表看似同样柔弱的男子——的文字。在拉龙教堂墓园的里尔克墓上摇曳着一大片红色的玫瑰,墓地面对河谷,远眺雪山,宁静旷远。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是墓园里仅有的访问者。里尔克在给友人的书信里写道:“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康复……”无人知晓的是,死亡才是康复的终点。
13、1903年2月17日,28岁的里尔克在写给青年诗人卜卡斯的第一封信里,曾如此情真意切地回应一首诗的写作:“在你夜深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寻常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做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
14、这就是渴望:在波涛中安居,
15、时常我在畏怯的观看者中感觉到
16、它从大地升向果实,上升复上升被隐瞒在寂静的树干里,又在清晰的花瓣化为火焰,直到再度隐瞒自己。结果须穿越一个夏天的漫长,树中的夏天,树日夜勤勉;知道自己是缓缓而至的浓缩——挤走殷切关怀的空间。如今它在圆圆的果实里夸示已然完满的眠息,在果壳之中疾速回归它的中心,放弃了自己。第一段大意:描绘从种子、到成长的树干、再到花开花谢结果的过程。第二段大意:形容结出果实需漫长等待和不懈积累,成为浓缩的菁华。第三段大意:喻示果实一生的归宿——自我升华、自我扬弃、再度回归到起点(种子)。——个人解读,难免粗浅,仅供参考。这是我的回答,望采纳!。
17、里尔克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如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
18、挺一下坚持原创的书评君
19、可以说,里尔克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通过把自己的存在附丽于某个母体之上,而给自己提供能够发散其感觉并进行相应写作的条件。这就使得阅读里尔克的作品同了解他的生平互为前提。而要具体地展示诗人的写作与生活之间的这种奇特的关系,详细叙述他是如何过上一种他认为只有对于神来说是件轻松的事的艺术人生的,那就只有一部详实公正的传记才能做到,拉尔夫·弗里德曼(RalphFreedman)的里尔克传(LifeofaPoet:RainerMariaRilke)就是这样一部著作。
20、我呢,直立着住在它里面,有着它的身材,
【axxzhouaxxyyflongdd】四、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1、那些苍老的石碑又是谁平淡或者不平淡的一生那些曾经的往事又在谁的身上噩梦般再次降临这长街上的落日照着穷人照着富人也照着死人这落日下的山河埋着他们埋着她们也将埋下我们
2、所有在这个追求艺术过程中造成的阻碍,终都被抛弃,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更不要提那些数不清的女人。
3、里尔克正是在采摘玫瑰的时候刺破手指
4、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精彩内容:
5、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6、应该说整篇诗歌采用推进式的阶梯结构,是诗人刻意布局的,第一段大自然与上帝与我的契合,第二段的酿酒过程成为感悟的中介,推导出第三段诗人要真正表达对孤独的理解与彻悟。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将大家熟知的意象进行组合,让我们轻松的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并体验和激发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寂寞心情,并使我们激动不已。
7、里尔克——《沉重的时刻》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此刻有谁在夜间某处笑,无缘无故在夜间笑,在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无缘无故在世上死,望着我。
8、“我们一直攀登到一个时辰将我们的额亲吻,/那个闪耀着、似乎知悉一切的时辰”(《祈祷》)这个离群索居、病痛缠身的诗人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和散文,当我们隔着数千公里的大陆去阅读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诗人,如果只是仅仅通过被翻译介绍的那数十首诗,我们能够真正理解里尔克吗?我们获得的也许只是理想化的、虚幻的、甚至是片面的侧面。因为里尔克在中国诗歌界传播较广、影响较大,因此非议和揶揄也多,对他的批评几乎和他的赞美一样多。
9、曾钟情摇滚,尤喜HeavyMetal,披发行歌八年,乐队无果而终,于是沉湎诗书,心向老庄。此后学德语译德语诗,纯出于误会,因为Dasha自己的汉语还有待提高。学德语本为看看荷尔德林、里尔克的原始文本,而演化到如今大规模转移文字,想来是少年时对语言偏执的结果。
10、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11、“我坐在暖和的(但遗憾的是尚未完全晒热的)石墙上,置身于葡萄园中,用诗的声音迷惑着蜥蜴……”(里尔克致茨维塔耶娃书信)里尔克在瑞士的晚期创作,法文诗的创作数量超过了德文,法文诗集《玫瑰集》《玫瑰》是其中之一:
12、催它们成熟,把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13、他们把一切说得那么清楚:
14、一切寻找你的人,都想试探你。
15、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16、把弗里德里希的批评翻译成学术术语,里尔克诗歌的核心问题就是所谓Unverbindlichkeit。这个德文词的意思有点类似于数学或逻辑学意义上的“不一致性”,换成中文白话说,就是言不由衷,不是受人逼迫威胁而言不由衷,而是一个人习惯于说漂亮话、习惯于触景发言不考虑所说的话真不真算不算数的那种言不由衷。
17、欧洲现代伟大的三位诗人之一
18、你一直在做难的事,就如同践行着里尔克那句话:惟有难事才值得做。
19、此刻我们相伴着走过秋日,
20、作者:(美)拉尔夫·弗里德曼
【axxzhouaxxyyflongdd】五、里尔克的经典诗句
1、如同从前的小号,像响亮的风暴,
2、那些找到你的人,将会束缚你。
3、“我坐在暖和的(但遗憾的是尚未完全晒热的)石墙上,置身于葡萄园中,用诗的声音迷惑着蜥蜴……”(里尔克致茨维塔耶娃书信)里尔克在瑞士的晚期创作,法文诗的创作超过了德文,法文诗集《玫瑰集》《玫瑰》是其中之一:
4、在通往一种未来的世界图像的道路上
5、1902年8月28日,里尔克来到巴黎。几天后,他在新婚妻子克拉拉(ClaraRilke)的介绍下,认识了罗丹,前者曾是罗丹的学生。在此后五年时间里,罗丹成为他在艺术上的榜样,诗人北岛在《时间的玫瑰》一书中,将这种影响集中概括为“工作”一词所蕴含的意义——放弃无节制的感情陶醉,大限度地浓缩题材,使其固定化化。
6、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康复……
7、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8、里尔克是奥地利诗人,是二十世纪德语诗坛的主将,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里尔克应该是1875年到1926年过,反正在一战后几年去世的他的《严重的时刻》应该是写人的孤独
9、「艺术」B14/15|梵高:藏在画布背后的人
10、『每个早上,与505000人一起阅读』
11、几十年后,冯至在一首十四行中,完成对诗人与这首诗歌的一次致敬——
12、去年12月5日是陈宁的三周年祭,诗集出版在即,何家炜写了篇短文给他。
13、「主题」B05|一个悄然无声的人
14、《里尔克:一个诗人》,(美)拉尔夫·弗里德曼著,周晓阳杨建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
15、虽然里尔克也感叹他所向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但是他在作品和生活中显现出来的这种情绪,很难看出有什么深刻的智力的层面。同荷尔德林的哲学与神学意义上的怀旧相对立,里尔克的怀旧情愫集中体现于他作品中的贵族情结——比如热衷于虚构自己遥远的贵族出身:《里尔克的爱与死行》、小说《马尔特》以及书信中的一些段落——和生活中刻意巴结附庸贵族。对于他的这种怀旧贵族情结,无论是作品里的还是生活中的,人们都无法对它进行哲学的分析,因为适合的分析只能是心理分析和社会学分析:他的小市民出身、严肃刻板却沦丧的父亲、他那位虚荣自私任性势利的母亲等等。
16、“里尔克对表述和坦露感情有着巨大的羞怯感。他喜欢把他本人和他的为人尽可能隐藏起来。他的保护方法就是他的完全自甘落寞,不惹人注意,是那类无法描述的默默不语和轻手轻脚,这为他制造了一种令人无法与之接触的氛围。”小说家茨威格曾经这样描写自己的这位诗人朋友。“曾经我柔弱得像早熟的麦子”(《耶利米》)里尔克也曾在诗中这样自况,柔弱的气质伴随了里尔克一生,他的同时代人不止一次写到他的安静、敏感、谦逊的行为举止。
17、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18、“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的开句,祈祷与悲悯,被大地收割的宿命、撒手孤独的决绝,共同回响在耳畔。记得一次课堂上,学者吴晓东讲起这首诗对80年代那批学子的影响,到宿舍快熄灯的时候,学生们便敲着桌子喊道:主啊,是时候了!
19、1907年,里尔克的一位画家朋友波拉(Paula)因难产去世,在献给她的《安魂曲》中,里尔克写道“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其实,不论对作者还是读者来说,困难永远在于如何保持生活与诗歌(艺术)之间的距离。
20、这长街上的落日照着穷人照着富人也照着死人这落日下的山河埋着他们埋着她们也将埋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