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学
1、日本古老的信仰认为万物的存在是有秩序的,万物为人类所利用是其自然道理.虽然日本也有彼世信仰,但日本人认为人死去后虽然去彼世,但是终还是要回到现实来.这也就是日本本土信仰的现世特色.
2、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3、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4、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心理学教育会普及,人类心智慧命会开发,禅学会普及,禅法本来走在人类的前列,是佛教和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宝藏,可是现在还有人对禅学对佛教打压,动机不纯。我们禅法学修者和佛法学修者自己还不争气,跟着错误的跑,正确的东西不珍惜不坚守,自己糟踏自己,真是造孽啊。你们还不自尊处重,自觉自强,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6、观修不是想,不是假想,不是想象,不是意象,即便偶尔借假想、借意象为工具或手段,但它不是禅的本身,不是修的目的。
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愿朋友们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刹那便是永恒。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今天跟大家分享以下禅学故事,共悟禅学中的智慧,希望大家喜欢。
9、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10、一般人认为,从事任何行业,目的就是要赚钱。如果为了钱财而不择手段,乃至于巧取豪夺,表面上虽然是得到了财富,终究会得而复失,不但如此,还会造下许多恶业。儒家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违背法律、道德及因果的准则来从事商业行为,就是正业、就是净业,如此一来,不但没有过失,而且还有功德。进一步修布施法门,就能对治贪财的心。
11、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通常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考证,梳理式研究。一种是实证佛学所蕴含的深刻义理的领悟式研究。
12、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13、11 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
14、生老病死,相爱却分离了,怨恨长久积压在心里,追求却得不到,放弃又不舍得。这是人生的八种苦。佛祖说,你的命运是由你自己造成的,外相由你的心生出。就是说人喜欢自寻苦恼。佛家是唯心论,里面有好有坏,不要太痴迷。
15、我再三讲,佛教是一个严谨研究学风的宗教,禅学的许多内容在佛教里是清晰而准确的,现代市面上流行的有关禅学领域的读物里,有些相当低级的常识性错误,有些是大经大纬错不起的,你们跟着我学的人中,连错误都纠不过来,说明要么是我无德无能没有把你们教好,要么是你们脑子甚至人格有障碍,明确错的还坚持不改,真是给佛教抹黑,这让我很沮丧,连跟我学过多次的人都这样,真是给佛教抹黑,真的是贱踏佛教,我真的很生气。既然跟我学过,谬误流传还从你们那里传出来,好像这谬误也是我传出去一样,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也是亵渎佛教的。我这里再集中讲一次,禅学不能犯的低级错误:
16、欢迎您关注《经典故事大王》!爱情故事、职场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寓言故事等经典故事,打造网络第一故事大王!
17、佛教分为禅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显宗等派别每一宗有不同的修习方式但是结果和目的是一致的比如净土中老实念佛乃至到达一心不乱获得成就密宗依靠上传灌顶与传承修习时多为依靠观想咒语手印等方式禅宗通常会去参话头或是禅坐平息妄念一心不乱直至明心见性其他宗派我不了解不敢乱说但是各个宗派就好比你从家到学校有N条路线可以选择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
18、禅作为佛教的修持活动,有小乘大乘的区别,而其共同目的是通过安静身体,集中精神,排除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诱惑,将思想专注于一定的观察对象,按照佛教的立场和义理进行思考,以烦恼,去恶为善,转痴为智,以得到精神解脱。
19、因为“禅学”可以修身养性,进入“禅定状态”可使人脑海清明,心绪专注,进而能够更好的思考问题,参悟人生。
20、北周武帝灭佛,楞伽师南下,将楞伽宗南传,通过与中观般若学和道家思想融合,并受到南方重视义理的佛教风气影响,终形成了本土化的禅宗。
1、沉浮之间,在苦海之中挣扎,有几人能参透“回头是岸”?无常之间,才明白一切全是身外之物,纷纷嚷嚷一场空;聚散之间,悲欢离合半点不由人。世间万物,自有缘起缘灭,缘分缘散。有缘则聚,无缘则散…
2、没有甘禅学步,只有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3、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4、说了这么多难听的话,由于只正面说你们很多人根本不听,死马当成活马医,尽心而已。记住,你若不犯错或少坚持错误的东西,不违觉性,坚持觉性,不违精神,神志有力,纵然收获不大,也错不到多远!
5、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6、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7、10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8、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9、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10、不是。禅学是讲禅的道理,如何坐禅。坐禅是落到实际行动上了,是这个动作的名称。一个是思想的名称,一个是动作的名称。
11、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12、美国天主教修道士托马斯·莫顿曾经说过:「唐代的禅师才是真正继承了庄子思想的人。」这个论断有理可依。
13、钱默存《谈艺录》多有谈诗与禅的文字,可资借鉴。
14、禅宗是汉传佛教的宗派之在禅宗创立之前,就已经有了禅学。
15、般若,是在专注中思择修学得来的智慧。
16、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时,日本阶层已经崛起.禅宗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武士道思想.日本武士阶层注重为君主效忠献身的精神.武士阶层注重单纯直观的思想.禅宗讲求“顿悟”,这对于武士阶层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调和方式.
17、悟道,有时借助诗歌是可行之一途,“满船空载月明归”。王维的许多诗歌具有禅的意味而没有禅的语言,这是悟禅的高准。悟禅者,熟读《王右丞集笺注》也许就在禅境中了。
18、“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缘,白浪滔天、浩浩荡荡的三千大水,只与取到的那一瓢有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是缘,一切自有天注定,人力岂能强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缘,随缘而生,随缘而灭。
19、可见禅学侧重修止,即专注在定中,因定(奢摩他)生慧。般若侧重修观(毗缽舍那),在思维中作出抉择,得出善于辨识的智慧。
20、二者共通的地方是都关注宇宙的本质,关注真实的存在。但二者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哲学依赖语言和逻辑,信赖理性的力量;禅学依赖直观和顿悟,信赖非理性的力量。哲学通过语言的建构而营造一个真实的存在,禅学通过对语言构建起的世界的解构而直接把握真实的存在。高境界的哲学家和禅学家对世界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不管把握方式有多大的差异。
1、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2、禅学是悟性之学,悟性高者一点便悟,所谓顿悟是也;悟性低者,心诚则总有悟的时候,所谓渐悟是也。惠能大师不识字,听人读《金刚经》便言下大悟,这是顿悟。神秀一系讲究渐悟。实在说来,顿悟是渐悟的成果。如果惠能没有悟道的祈愿便没有顿悟。
3、禅定是种修行法门,但并非禅宗修行的方法。
4、禅宗不一样了,它专门解决那些慧根很深厚的众生,因为禅宗立宗之初佛陀就有言在先,这门教法是不立文字,属于直指人心,见性成性的教外别传法门,所以禅宗看起来好像都是一些公案故事,挺有意思,也不难,实际上它的门槛是很高的,一般的智慧根本就打不进去。
5、回首是缘。人的一生,被切割成一段一段。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像电影胶片,静止时是一张张画片,转动起来,就组成了生动感人的系列剧。当你拿起相册,尘封的记忆一下打开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一幕一幕潮水般地涌上心头。每一集,都以一段难以忘怀的缘。
6、把禅修称为静坐,是错的!把禅修称为修静,是错的。
7、他们作为文化艺术的吸纳者和创造者,将禅的思想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审美意蕴的绘画、书法、诗词等各式艺术门类。
8、另外,茶道与禅宗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修禅方式和日本文化朴素的审美风格.茶道与禅宗结合,尤其注重茶室的意境经营,讲求了清寂的审美意境.
9、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偶然的。必然里面有偶然,偶然里面也有必然。上天安排我们做父母,做子女、做兄弟姐妹,是必然的;但为什么是我和你,而不是你和他,却是偶然的。一个生命的孕育、诞生是必然的;但是经过奋勇拼杀,闯过层层关隘才能孕育成功却是偶然的。在这大千世界,我们能够相遇在一起,做夫妻、做朋友、做同事,是偶然的;我们每天在一起生活、工作,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是必然的。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都是缘。
10、禅修不能脱离心性体认,不能违背觉性,不会脱离慧性和德性,能见性地光明,能开显性德,性明性德会给你人生带来正向性的智慧和力量。你要明白这些基本原理,错也错不到哪里去。所以,你们真正要学禅的话,一方面防止犯低级错误,更主要的是要抓牢这些根本原理原则。也就是提醒你,要做对的,莫做错的。
11、惟海法师大乘禅法——内劲贯注
12、禅学,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关于禅的学说。
13、释迦牟尼佛主,就是在菩提树下打坐,才顿悟出佛法的思想,觉悟人生的。任何宗教非宗教都可以坐禅,也就是打坐的意思。佛教兴起后,随着时间、历史的变迁,涌现出的佛学大家,各个佛学宗派就此产生,如:律宗、禅宗、密宗、净土宗……
14、所以,名闻也是一种贪心,怎么样对治?要知道世间法如梦幻泡影,用法空来对治,思惟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毕竟空寂。
15、禅不等于禅定,禅学就是佛学,只不过禅学的修行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6、禅宗的不立文字,注重直观把握禅意的思想符合了日本人讲究意会的文化风格
17、禅学的影响禅学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尤其是作为隋唐哲学的重要部分,对其他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倡导的不信、不信经典的口号,曾为一些进步思想家如李贽、谭嗣同等利用,以攻击封建正统思想;它宣扬的唯心主义心性学说,为宋明理学家如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吸取,成为理学唯心主义体系的思想渊源之一。
18、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19、但佛教并不专注于世间禅定的修行,其终目的在于追求能解脱一切世间烦恼的出世间定。
20、禅修不能坐着无事,不能违背觉性这个根本原则。如果没有精神唤醒的禅修,容易昏沉,容易无记,会导致心智退行,甚至整个神经生理退行,废用性退化嘛。有人愿意指出你的禅修有昏沉,有无记,那是你的菩萨恩人。若什么真话善意都听不进去,说明你业障不轻。
【axxzhouaxxyyflongdd】四、禅学院
1、谈禅修,莫老是谈感受谈情感,禅修的是心性是精神是精神生命不是情感,情感性身心感受违背智慧德性,情感性心绪心境也是与智慧和精神违背的。莫在禅修场合里倾泄心理垃圾,莫在禅修场合里晒疮挖疮,不要在禅修场合宣泄情绪,你的智慧和神志力量还没有达到处理垃圾的能力时,先要扶元固本,修觉观把能够自觉自控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
2、日本禅宗的世俗化体现了日本文化现世本位,注重现实的思想
3、佛教将禅定分成世间定与出世间定两种,世间定是佛教追求解脱的方法之一。
4、禅修是智慧信仰的修道,禅佛教是智慧者的宗教。
5、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6、“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7、乡愁是缘。远方的游子,魂牵梦萦家乡潺潺流动的小溪,袅袅升起的炊烟,门前那棵老柳树柔软的柳丝婀娜多姿随风起舞,牧童短笛横吹,还有熟悉的乡亲乡音。醒来才知南柯一梦,不禁泪眼潸然。
8、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9、不过从概念上来讲,我们了解这些也足够了,具体怎么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如果以娱乐为目的呢,当然也可以读一些禅宗公案来消遣,但如果真的要想有一些感应的话,还是要谨慎选择,以免走弯路,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说的不一定对,希望大家及时批评指正!
10、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分为了十个宗派,禅宗就是其中之所谓“禅宗”,就是佛教中以参禅为宗旨的宗派,他们的修行方法终确定为参禅,其它一概不论,通过参禅悟到释迦牟尼传下的无上法门,以达到终解脱的目的。
11、也就是说,禅定的方法无所不在,只要常行一直心,行住坐卧都能够达到禅那三昧的境界。
12、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要重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假使只知道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心灵始终是贫穷的,将来还会堕落。如果起了贪心,就属于饿鬼道;起了慈悲心,乃至布施的心,就是菩萨、就是光明。
13、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教”是指教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知识,我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学浅的,再学难的,先博学,后专精,后学位越高,点就越集中,这世间一切的学问知识,莫不遵循这个规律。
15、善法贪,就是爱着善法、贪着功德,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将来一定会得到善果。一般人说“择善固执”,佛法也说“以善舍恶”,但是做善事是一个前方便,因为过去身做了很多坏事,口说了很多坏话,心当中起了很多恶念,现在就要转。怎么转?念念都是善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念天,用善念来转过去的恶念。过去恶口、两舌、妄言、绮语,现在用赞叹语、和合语、诚实语、清净语,来转过去的恶言。过去身造杀盗淫,现在起大慈悲心,不但持身清净,还要劝导他人,乃至于修六波罗蜜。
16、能自学,佛祖当初就是自学的,本来禅也是要自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情况,不能说谁聪明谁笨,在大道面前,每个人的路都在脚下,你平常多多感受生活,领悟佛法,真诚的面对生命的绽放,就有领悟禅学的可能。
17、无论是禅宗还是禅学,都是对禅的展开,所以说禅宗和禅学中有禅,但禅并不仅仅存在于禅宗和禅学之中。
18、海誓山盟如何,海枯石烂如何,生生死死又如何?有缘也好,无缘也罢,任它人缘、神缘、尘缘、佛缘、善缘、恶缘、孽缘、情缘、因缘、姻缘、结缘、随缘、逆缘、今生缘、来生缘、未了缘、三生缘……缘分布满天空,一切随它。
19、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0、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axxzhouaxxyyflongdd】五、禅学书籍
1、神道以白色为洁净之色,以其为神仪的象征.白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和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统领与影响着日本人色彩的审美意识,从而塑造了日本朴素清寂的审美意识.这一点从日本的古代诗歌《万叶集》、《源氏物语》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出.
2、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3、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4、欢迎分享,以便利益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士
5、我们都爱笑,我们每天提供各种搞笑内容,伴你度过开心每一天
6、佛学是“教”,属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禅学则是“宗”,是从佛“教”这个大体系里具体出来的分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佛学相当于是一个药品仓库,里面有各种药品,可以调节各种疾病,而禅学则相当于是仓库中存放调节某种特定病症的专区。佛学与“教”我们现在讲“宗教”,乍听之下,好像都带有一定的唯心色彩,或者会直观的认为是一种迷信,是与科学相违背的,这是我们多数人下意识的感觉。
7、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可以藉着世间上的名闻因缘来成就一些功德、成就出世间法。如果你有这种能力、有这种德行、有这种福报、有这种志愿,又有这种因缘,这就是实至名归,人家自然会赞叹你、尊重你。假使没有这种因缘,千万不要去强求,不能故意去经营;即使强求得到了,也会得而复失。
8、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9、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10、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2、朋友是缘。你也许有很多朋友,也许你的朋友屈指可数。在你心情烦躁时他陪你聊聊天,你高兴时他与你同欢乐,你困惑的时候,他为你指点迷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3、想得很开,什么道理都明白,可是到头来放不开。这说明没有真想得开。清代有个“百不管”老太太,每天念佛。把家里事情全部委托儿子、媳妇。起初,有事时还是动参与心;后来,一到念头起时,她就对自己说:“百不管!”以后,别人问她什么,她都这一句“百不管”。一句百不管久久真放下
14、中国禅宗的自立门户,让中国禅学独立于印度禅而发展出新的脉络。禅宗讲求的「自性说」「顿悟说」和「意境说」,其背后的美学和哲学影响力不仅仅表现在宗教领域,同样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文人们。
15、把禅修的某些境界某些体验说成是空,说成是空性,那不仅是错的,而且是有害的!如果真实修,观进去了要死人的。嘴说都没有事,那是由于不实修,只在假名上,不入实际,怎么出得了大事呢。这就是我不准门下说空说空性的原因。
16、邯禅学步: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禅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不像,而且连自己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的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17、禅宗在中晚唐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印度,其中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在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
18、佛经上说:“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红尘滚滚,芸芸众生,缘分缘散,处处皆缘。
19、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20、财贪。每个人都有贪心,一见到钱财,一定会起贪心、起执着,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十万想一百万,有了一百万就想一千万……贪着钱财,悭贪不舍,就堕入饿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