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岸青山相对出全诗
1、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2、(浪漫诗派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3、(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4、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5、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而且点出了诗人望的角度。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7、青山、绿水、红日、白帆,一切美得如诗如画,惊险过后的美丽,让人觉得特别舒畅又心安。李白不仅是一位的诗人,更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让人叹服。
8、点击小喇叭收听/记得分享给小伙伴哦
9、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10、(作者)李白(朝代)唐
11、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12、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在诗中是站立的意思。《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及释文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3、出处: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
14、解释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出处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全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5、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字面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16、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17、★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18、“天门中断楚江开”,是说天门山被长江激流从中间劈开为两半,形成了现在的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山隔江相对。这是形容长江水流之急,具有开山之势。“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长江水东流到天门山时,折而向北。前两句是写奔流的长江水,而后两句则回到了诗人自己的船上。诗人看到那两座青山隔江相对,矗立在两岸,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19、诗以赏心,画以悦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孩子们在诗中赏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当他们铺纸勾勒出心中领悟到的意境与生命力,诗便不再是远方,而是日常。
2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体现了什么哲理?
1、第三局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秀姿,“青山相对出”,好像是两边的山一对一对地走出来,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2、★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3、作者属于哪个诗派?浪漫诗派
4、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天门山”位于哪个省份?
7、李白的诗总是给人一种意境开阔、大气磅礴之感。《望天门山》亦是如此。李白于长江之上,乘舟远游。起初,风平浪静,舟过当涂之时,突然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李白用一个“断”字将长江之水奔腾不止的气势写得淋漓尽致,好像是江水把一座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8、★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9、(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10、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11、天门山从中间断裂,一分为是楚江把它劈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一叶孤舟好像从日边驶来。
12、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着”。。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14、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船沿长江东下,经过安徽天门山时,创作了七绝名篇《望天门山》。
15、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6、诵读者:衡水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志红
17、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是出自唐朝李白《望天门山》 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19、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漂亮的。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了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3、★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4、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5、(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6、点这里成为优爸课堂VIP
7、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知识学酷~
8、喜欢就给优爸点个赞、留个言再走呗!
9、点击上方优爸课堂关注,陪孩子学诗词
10、被誉为“诗仙”的是谁?李白
11、每晚8点,与优爸相约,不见不散
12、《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
13、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14、去过天门山的人都知道,隔着辽阔的江面,东梁山和西梁山海拔不足百米,既不巍峨,也不震撼,但是被诗人写得如此雄浑开阔、气势磅礴。这不禁让人感慨诗人那梦笔生花、点石成金的创造力。
1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的是哪条大河?
17、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8、想要吗?想要就赶紧到文末给优爸留言吧。
19、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20、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axxzhouaxxyyflongdd】四、两岸青山相对出是哪首古诗
1、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仙”李白,总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
2、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3、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4、你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欢迎在评论中给我们留言!
5、意境: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原诗: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6、《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 (朝代)宋
7、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8、翻译为: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9、拼音:(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gūfānyīpiànrìbiānlái)
10、从这里开始,后面的长江南岸,又叫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为: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为: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1、锁定电视公共财富频道!!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应该是采用了对偶手法和拟人手法。“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1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体现了什么哲理?运动的相对性
15、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17、故答案为:船、地面(或两岸、青山)、“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3)同一个物体,以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语音仅供参考,请以文字稳准。
19、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开:劈开,断开。
2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的是哪条大河?长江(楚江即为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axxzhouaxxyyflongdd】五、两岸青山相对出全首诗
1、长按上方小程序即可进入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3、《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4、左边关注,右边打赏,我怎么这么机智(偷笑)
5、优爸诗词前五:大丹、记忆时光、张颖、希言、千秋素光童
6、(打两句诗,在优爸播过的诗里面找哦,你的答案是什么?在留言里告诉优爸吧)
7、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8、★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9、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虚实,相映成趣,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初见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彩风貌。
10、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11、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12、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13、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14、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6、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7、诗人是在船上写的。或者准确的说,视角是在船上。他顺江而下,过了天门山,从西边奔涌过来的长江,向北面折了一个大角度,变成从南向北了,“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是这个意思。
18、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19、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20、我台首档诗词鉴赏类节目